气死风
【拼音】:qì sǐ fēng
【注音】:ㄑ一ˋㄙˇㄈㄥ
【结构】:气(独体结构)死(半包围结构)风(半包围结构)
【简体】:气死风
【繁体】:氣死風
词语解释1.即风灯。因有护罩﹐风吹不熄而得名。气死风[qìsǐfēng]⒈即风灯。因有护罩,风吹不熄而得名。
基础解释即风灯。因有护罩﹐风吹不熄而得名。
引证解释⒈即风灯。因有护罩,风吹不熄而得名。引茅盾《子夜》十六:“他把一对橘子大小的气死风甏灯摆好,想要竖立东辕门西辕门的时候,蓦地跑进两个客来。”
网络解释气死风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萧乾《花灯》)
汉语大词典即风灯。因有护罩,风吹不熄而得名。茅盾《子夜》十六:“他把一对橘子大小的气死风甏灯摆好,想要竖立东辕门西辕门的时候,蓦地跑进两个客来。”
国语辞典风灯。因外有护罩,风吹不熄,故称为「气死风」。气死风[qìsǐfēng]⒈风灯。因外有护罩,风吹不熄,故称为「气死风」。
1.不消多久,渡口前的茶肆便出现在视野当中,定睛望去,在竹门横楣两侧各悬着一盏气死风灯。
2.正疑惧间,却听寺门外脚步杂沓,一众日本少女,手擎气死风灯鱼贯而入。
3.背着木匠篓,一手提马灯(有的地方叫气死风),一手拿鲁班尺。
4.不消多久,渡口前的茶肆便出现在视野当中,定睛望去,在竹门横楣两侧各悬着一盏气死风灯。【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
5.背着木匠篓,一手提马灯(有的地方叫气死风),一手拿鲁班尺。【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气死风造句】
读音:qì
[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
读音:sǐ
[sǐ]
(1)生命终止。
(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
(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
(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
(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
(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读音:fēng
[fē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
)(传闻)。闻风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