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
【拼音】:wén jiǎ
【注音】:ㄨㄣˊㄐ一ㄚˇ
【结构】:文(独体结构)甲(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即玳瑁。文甲[wénjiǎ]⒈即玳瑁。
引证解释⒈即玳瑁。参见“玳瑁”。引《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文甲,即瑇瑁也。”《三国志·吴志·陆胤传》:“衔命在州,十有餘年,宾带殊俗,寳玩所生,而内无粉黛附珠之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
网络解释文甲文甲即玳瑁。《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文甲,即瑇瑁也。”
综合释义即玳瑁。《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文甲,即瑇瑁也。”《三国志·吴志·陆胤传》:“衔命在州,十有餘年,宾带殊俗,寳玩所生,而内无粉黛附珠之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参见“玳瑁”。
汉语大词典即玳瑁。《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文甲,即玳瑁也。”《三国志·吴志·陆胤传》:“衔命在州,十有馀年,宾带殊俗,宝玩所生,而内无粉黛附珠之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参见“玳瑁”。
其他释义1.即玳瑁。
1.杨妃和朱权走到这幅铠甲前的时候,身后的宫人立即上前服侍朱权宽衣,等到朱权脱得只剩下内衬的中衣的时候,宫人便端起了架子上的山文甲要给朱权穿上。
2.对于汉字的传承,彭泽润建议,要加强对活着的汉语、汉字、拼音以及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视和保护,而不是去学个别高考考生用文言文、甲骨文写作文。
3.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学习过中国古文字,能认得大多数篆书,金文、甲骨文也认得不少。
4.从上古的石鼓文,到夏商的金文甲骨文,从春秋战国秦国用的大篆和六国古文,到秦朝统一天下文字用的小篆和民间所用的隶书。
5.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学习过中国古文字,能认得大多数篆书,金文、甲骨文也认得不少。(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6.对于汉字的传承,彭泽润建议,要加强对活着的汉语、汉字、拼音以及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视和保护,而不是去学个别高考考生用文言文、甲骨文写作文。(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35907/造句)
7.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学习过中国古文字,能认得大多数篆书,金文、甲骨文也认得不少。[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jiǎ
[jiǎ]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