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周
【拼音】:huà zhōu
【注音】:ㄏㄨㄚˋㄓㄡ
【结构】:化(左右结构)周(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谓教化普及。化周[huàzhōu]⒈谓教化普及。
引证解释⒈谓教化普及。引晋张协《杂诗》:“时至万寳成,化周天地復。”南朝梁任昉《为齐宣德皇后答梁王令》:“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
网络解释化周化周是谓教化普及的意思。
综合释义谓教化普及。晋张协《杂诗》:“时至万寳成,化周天地復。”南朝梁任昉《为齐宣德皇后答梁王令》:“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
汉语大词典谓教化普及。晋张协《杂诗》:“时至万宝成,化周天地复。”南朝梁任昉《为齐宣德皇后答梁王令》:“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
其他释义1.谓教化普及。
1.文化周还将为游客特别开办古乐专场音乐会,初一上午为祭祀礼乐专场,下午为八音乐专场,并首次推出“十番乐”表演。
2.因为这样的文化周刊才能像一个能生成热能的发光体,照彻世界的边际和人性的背面,既反衬世道的景象,又引导人生的归趣。
3.这劫运乃是天道所化,周鹏的刀气斩到劫运的时候便无声无息的消失了,这时周鹏见刀芒无功,而雷龙再次向他杀来,便大喝一声“好胆”。
4.文化周还展示了北海“快雪堂”王羲之的书法石刻作品,造型独特的扇面亭“延南薰”,画舫斋的“春雨林塘”等建筑。
5.老怪手向前伸,猛然虚空一推,如同推开一座看不见的门户,却见雷声呼啸,地裂山崩,霎时间地火水风一齐变化,周围山峦巨岭轰然崩摧,化作无数混沌之气。
6.法器自然演化周天星宿,环绕老者身旁,星辰虚影恍如实质,随岁月迁流不息。
7.周二压力大,心情起变化,周二疲惫多,得过又且过,周二劳累苦,咬牙得挺住,周二不轻松,减压进行中,哥们送祝福,愿你忙里偷闲轻松休闲,调整心情,压力减轻,疲惫无影无踪,劳累。
8.气温变化周期是根据氧同位素测定的大量远古温度记录而推演出来的。气温变化周期与人类演化进程的对照,暗示“黄金时期”与气候急剧波动而短暂的时期相对应。
9.有严俊引路,苏郝和苏斩不至于在堪称雄伟的天宵城迷失方向,眼前的景色不断变化,周围极具特色和风格的建筑群勾勒出了天宵城,义侠世界的人文特色。
10.通过“艺术节”、“文化周”、“文化年”、“电影周”、“全民读书节”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各种惠民性文化活动。
读音:huà,huā
[huà]
[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 huā ]1. 同“花”。
读音:zhōu
[zhōu]
(1)(名)圈子:绕场一~。
(2)(名)周围:四~|圆~。
(3)(动)绕一圈:~而复始。
(4)(形)普遍;全:~身|~知。
(5)(形)完备;周到:~密|~详。
(6)(名)星期:~报|~刊|~末。
(7)(名)即周波;交流电的变化或电磁波的振荡从一点开始完成一个过程再到这一点;叫一个周波。
(8)(动)接济:~济。
(9)(名)朝代;约公元前11世纪起到公元前256;姬发所建。参见“西周”;“东周”。
(10)(名)北周。
(11)(名)后周。
(12)(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