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命
【拼音】:guī mìng
【注音】:ㄍㄨㄟㄇ一ㄥˋ
【结构】:归(左右结构)命(上下结构)
【简体】:归命
【繁体】:歸命
词语解释归顺;投诚。归命[guīmìng]⒈归顺;投诚。
引证解释⒈归顺;投诚。引汉贾谊《上疏陈政事》:“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宋苏轼《乞常州居住表》:“与其强颜忍耻,干求於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於君父。”明高攀龙《江西安福县知县台卿夏公行状略》:“未尝损国家之一卒,用国家之金钱,而卒使远夷慑伏,近夷归命,一方底寧。”清侯方域《颜真卿论》:“一时强藩之归命者不至再为猜阻。”
网络解释归命归命:佛教术语
综合释义归顺;投诚。汉贾谊《上疏陈政事》:“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宋苏轼《乞常州居住表》:“与其强颜忍耻,干求於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於君父。”明高攀龙《江西安福县知县台卿夏公行状略》:“未尝损国家之一卒,用国家之金钱,而卒使远夷慑伏,近夷归命,一方底寧。”清侯方域《颜真卿论》:“一时强藩之归命者不至再为猜阻。”归命[guīmìng]归顺。《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
汉语大词典归顺;投诚。汉贾谊《上疏陈政事》:“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宋苏轼《乞常州居住表》:“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明高攀龙《江西安福县知县台卿夏公行状略》:“未尝损国家之一卒,用国家之金钱,而卒使远夷慑伏,近夷归命,一方底宁。”清侯方域《颜真卿论》:“一时强藩之归命者不至再为猜阻。”
国语辞典归顺。归命[guīmìng]⒈归顺。引《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
辞典修订版归顺。《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
其他释义1.归顺;投诚。
1.张鲁曰:"我向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不得已而出奔,仓廪府库,国家之有,不可废也。"。
2.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
3.业微,早年驳杂多端,时来骨肉精,财源是归命,匹马单枪,初限运来二十八九三十岁。
4.不久,司马炎下诏,赐予孙皓侯爵,名字就叫做归命侯,是归顺天命、顺应潮流的意思。
5.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6.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根从苗。
7.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8.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
9.归命侯臣皓之君吴也,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危亡之衅,实由於此。
10.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
读音:guī
[guī]
1.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2.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3.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5.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6. 结局:归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9. 自首。
读音:mìng
[mìng]
(1)(名)生命;性命。
(2)(名)命运
(3)(名):算~。
(4)(名)(动)命令
(5)(名);指派:~驾。
(6)(名)(名)命令
(7)(名);指示:奉~|待~。
(8)(名)(动)给与(名称等):~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