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礼
【拼音】:bài lǐ
【注音】:ㄅㄞˋㄌ一ˇ
【结构】:拜(左右结构)礼(左右结构)
【简体】:拜礼
【繁体】:拜禮
词语解释行拜谢或致敬之礼。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拜礼[bàilǐ]⒈行拜谢或致敬之礼。⒉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
引证解释⒈行拜谢或致敬之礼。引《仪礼·聘礼》:“明日,宾拜礼於朝。”《史记·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宋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復取白药少许投之,砂始融化。出火视之,真金也。空拜礼称赞云:‘目所未见也。’”《宋史·王溥传》:“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而女子否。”⒉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
网络解释拜礼拜礼是词语,拼音bàilǐ,释义为行拜谢或致敬之礼或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拜礼是中国最传统的礼仪,古人在重要场合都会行拜礼,传统汉族拜礼与清代跪拜有所不同,传统拜礼也不等同于清代跪拜礼。
综合释义行拜谢或致敬之礼。《仪礼·聘礼》:“明日,宾拜礼於朝。”《史记·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宋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復取白药少许投之,砂始融化。出火视之,真金也。空拜礼称赞云:‘目所未见也。’”《宋史·王溥传》:“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而女子否。”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拜礼[bàilǐ]接受人家的礼拜后所相赠的礼物。《红楼梦.第六八回》:「命周家的从包袱里取出四疋上色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为拜礼。」也称为「拜见礼」。拜谢。《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汉语大词典(1).行拜谢或致敬之礼。《仪礼·聘礼》:“明日,宾拜礼于朝。”《史记·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宋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复取白药少许投之,砂始融化。出火视之,真金也。空拜礼称赞云:‘目所未见也。’”《宋史·王溥传》:“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而女子否。”(2).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
国语辞典接受人家的礼拜后所相赠的礼物。拜礼[bàilǐ]⒈接受人家的礼拜后所相赠的礼物。引《红楼梦·第六八回》:「命周家的从包袱里取出四疋上色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为拜礼。」⒉拜谢。引《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辞典修订版接受人家的礼拜后所相赠的礼物。《红楼梦.第六八回》:「命周家的从包袱里取出四疋上色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为拜礼。」也称为「拜见礼」。拜谢。《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其他释义1.行拜谢或致敬之礼。2.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
1.送上“百寿图”,“孩子们”按照辈分依次对纪耀发行跪拜礼祝寿,一个曾孙、一个曾孙女还热乎地黏上去亲了太爷一口,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2.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
3.如果是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行礼,行礼者要将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
4.窝阔台登基,他对察合台说你虽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从地位上讲,你是臣子,应当对大汗行跪拜礼。
5.药王庙会有其独特的酬神形式和参拜礼仪。
6.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
7.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大清朝廷一面把洋人是否遵守跪拜礼仪等繁文缛节看得重如泰山,一面却又把治外法权、内河航行权等真实的主权损失看得轻如鸿毛。
8.逸飞上前拜礼,转头瞧案上书迹,龙蛇飞动,笔势劲健,心中大是赞赏。
9.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10.社会各界来宾及现场观礼的近千名市民,也在司仪的主持下按儒家传统礼制向孔子圣像行揖拜礼。
读音:bài,bái
[bài]
[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读音:lǐ
[lǐ]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