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筦弦
【拼音】:sī zhú guǎn xián
词语解释见“丝竹管弦”。
基础解释见“[[丝竹管弦]]”。
引证解释见“絲竹管弦”。
汉语大词典见“丝竹管弦”。《汉语大词典》:丝竹管弦(丝竹管弦) 拼音:sīzhúguǎnxián弦乐器和管乐器。亦泛指音乐。管,亦作“筦”。《汉书·张禹传》:“禹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颜师古注:“筦亦管字。”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读音:sī
[sī]
(1)(名)蚕丝。
(2)(名)像丝的物品。
(3)(名)万分之一。
读音:zh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读音:xián
[xián]
(1)(名)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有弹性:弓~|箭在~上|改~易辙。
(2)(名)(~儿)乐器上发声的线:管~乐。
(3)(名)〈方〉发条:上~。
(4)(名)直线与圆相交;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正~|余~。
(5)(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