缒城
【拼音】:zhuì chéng
【注音】:ㄓㄨㄟˋㄔㄥˊ
【结构】:缒(左右结构)城(左右结构)
【繁体】:縋城
词语解释由城上缘索而下。缒城[zhuìchéng]⒈由城上缘索而下。
引证解释⒈由城上缘索而下。引《旧唐书·李绛传》:“絳初登陴,左右请絳縋城,可以避免,絳不从。”宋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此卒夜縋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虚实。”
网络解释缒城缒城,读音是zhuìchéng,汉语词汇,解释为由城上缘索而下。
综合释义缒: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城:围绕都市的高墙。由城上缘索而下。《旧唐书·李绛传》:“絳初登陴,左右请絳縋城,可以避免,絳不从。”宋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此卒夜縋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虚实。”
汉语大词典由城上缘索而下。《旧唐书·李绛传》:“绛初登陴,左右请绛缒城,可以避免,绛不从。”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此卒夜缒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虚实。”
其他释义1.由城上缘索而下。
读音:zhuì
[zhuì]
(动)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城而出|~东西。
读音:chéng
[chéng]
(1)(名)城墙:~外|万里长~。
(2)(名)城墙以内的地方:东~。
(3)(名)城市(跟‘乡’相对):消灭~乡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