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事
【拼音】:nì shì
【注音】:ㄋ一ˋㄕˋ
【结构】:逆(半包围结构)事(独体结构)
【简体】:逆事
【繁体】:逆事
词语解释1.不顺心的事。2.犯上作乱的事。逆事[nìshì]⒈不顺心的事。⒉犯上作乱的事。
基础解释不顺心的事。犯上作乱的事。
引证解释⒈不顺心的事。引《白雪遗音·马头调·辩正》:“这是我,无故的,不出闺门遭逆事。”⒉犯上作乱的事。
网络解释逆事逆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ìshì,是指不顺心的事。
综合释义不顺心的事。《白雪遗音·马头调·辩正》:“这是我,无故的,不出闺门遭逆事。”犯上作乱的事。违逆道理或反叛的事。《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不顺心的事。如:「他虽连连遭遇逆事,但仍充满斗志。」
汉语大词典(1).不顺心的事。《白雪遗音·马头调·辩正》:“这是我,无故的,不出闺门遭逆事。”(2).犯上作乱的事。
国语辞典违逆道理或反叛的事,如:「他虽连连遭遇逆事,但仍充满斗志。」逆事[nìshì]⒈违逆道理或反叛的事。引《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⒉不顺心的事。例如:「他虽连连遭遇逆事,但仍充满斗志。」
辞典修订版违逆道理或反叛的事。《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不顺心的事,如:「他虽连连遭遇逆事,但仍充满斗志。」
1.正当雍正欲一鼓作气将胤禩诸人惩治殆尽时,他的心腹密臣年羹尧悖逆事发,使他不得不腾出手来先处置这个真正的危险。
2.鹤归华表月三更世上多指逆事永诀更何堪。
3.高祖以为玄未据极位,且会稽遥远,事济为难,俟其篡逆事著,徐于京口图之,不忧不克。
4.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生活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所从事工作的顺逆。事业是前台的表演,生活是后台的运作。只有健康体面的生活才能催发蓬勃的生命之树,才能谱写出绚丽多姿的生命圆舞曲。
5.这次监护府谋逆事败,本来马车行也是要被抄没的,但碍于胡六跟那位大人物的关系……
6.他指出,权衡势之顺逆,事之缓急,清廷应当“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采取“外敦信睦,而内示羁縻”之方针。
7.阿弥陀佛!施主当少做逆事,慈悲为怀!
8.家门不幸,出此逆事,若抟呢,这个逆子!我宰了他!
9.老管家元昌完全傻掉了,但他也终于明白候爷为什么这么做了,他终是不肯顶着大煌候爵的名去行逆事,但把自己一身功力给了儿子,就是让他去做以后的事。
10.太医院薛老爷说,皇上上了春秋,在望七之年又连遭两项逆事……只怕……
读音:nì
[nì]
(1)(形)方向相反:~风|~流。
(2)(动)抵触;不顺从:忤~。
(3)(名)背叛者:叛~。
(4)(形)背叛者的:~产。
(5)(动)〈书〉迎接:~旅。
(6)事先:~断。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