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亡
【拼音】:wèi wáng
【注音】:ㄨㄟˋㄨㄤˊ
【结构】:未(独体结构)亡(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指亡国的孑遗。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见“未亡人”。未亡[wèiwáng]⒈指亡国的孑遗。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见“未亡人”。
基础解释指亡国的孑遗。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见“[[未亡人]]”。
引证解释⒈指亡国的孑遗。引唐韩愈《曹成王碑》:“先王讨蔡,实取沔蘄安黄,寄惠未亡。”⒉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引唐白居易《判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况居丧未卒,改适无文。苟失节於未亡,虽復仇而何有?”⒊见“未亡人”。
网络解释未亡未亡拼音wèiwáng,释义指亡国的孑遗。
综合释义指亡国的孑遗。唐韩愈《曹成王碑》:“先王讨蔡,实取沔蘄安黄,寄惠未亡。”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唐白居易《判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况居丧未卒,改适无文。苟失节於未亡,虽復仇而何有?”见“未亡人”。
网友释义未亡拼音wèiwáng,释义指亡国的孑遗。
汉语大词典(1).指亡国的孑遗。唐韩愈《曹成王碑》:“先王讨蔡,实取沔蕲安黄,寄惠未亡。”(2).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唐白居易《判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况居丧未卒,改适无文。苟失节于未亡,虽复仇而何有?”(3).见“未亡人”。
英语relict
其他释义1.指亡国的孑遗。2.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3.见'未亡人'。
1.没有人真正死过,正如微尘未曾隐失,而墓志上从来不说甚么,只刻着一些战争的旧事,唯独那夜歌的调子太低,叶子轻轻把哀伤覆盖,春天碑碣上刻着未亡人的齿痕,一个比一个深。
2.未亡人的爱是残缺的痛苦,夫妻之间的爱只是一种习惯。
3.天驱不死,大燮未亡呀!悯帝尚有野王遗志,我北云必当荡除篡国奸凶。
4.谁曾在灯花不曾复燃的死灰中追悼入世的凄迷?未亡人为已亡人含泪举行的葬礼,不堪仙界与人世的界限与隔离,只留下声声的唏嘘与叹息。
5.这人名叫天昌元,是三年前那批天家未亡人中的一员,后来被废去修为,软禁在了此地。
6.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7.未亡人为已亡人含泪举行的葬礼,不堪仙界与人世的界限与隔离,只留下声声的唏嘘与叹息。
8.我能够清晰的看到,嫂子脸上那两道依稀可辨的属于未亡人的泪痕。
9.彼为戎首,乃谓其曲在我,我欲玉碎,又非环境所许,国尚未亡,而痛苦实逾于亡国之民也!中正从事革命以来,饱经忧患,奇耻大辱,无若今兹。
10.丁子啊,记住了,这叫七星拘魂阵,专招未亡人的魂魄,人死之后可就不能再用此阵招魂了,记住了。
读音:wèi
[wèi]
(1)不;不曾:~便。
(2)(名)地支的第八位。参看〔干支〕。
读音:wáng,wú
[wáng]
[ wáng ]1. 逃:逃亡。流亡。
2. 失去:亡佚。亡羊补牢。
3. 死:伤亡。死亡。
4. 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 wú ]1. 古同“无”,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