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通渠
【拼音】:guǎng tōng qú
【繁体】:廣通渠
【拼音】:guǎng tōng qú
网友释义广通渠,是隋唐时期关中的水渠。隋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命宇文凯率水工开凿。因渠经渭口广通仓下,故名“广通渠”。广通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馀里。
辞典修订版运河名。隋文帝杨坚所下令开凿,从大兴城(今陕西长安)向东到潼关,连接黄河,目的在便利关东的漕运。为隋朝所开的五条运河中,唯一为东西走向的运河。
读音:guǎng,ān
[guǎng]
[ guǎng ]1. 指面积、范围宽阔,与“狭”相对:宽广。广博。广义。广漠。广袤(东西称“广”,南北称“袤”,指土地面积)。广厦。
2. 多:大庭广众。
3. 扩大,扩充:推广。广开言路。
[ ān ]1. 同“庵”,多用于人名。
读音:tōng,tòng
[tōng]
[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读音:qú
[qú]
1.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渠道(亦指途径,门路)。沟渠。
2. 大:渠帅。渠魁(首领)。
3. 方言,他:渠侬(他,他们)。渠辈。
4. 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