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移
【拼音】:qǐ yí
【注音】:ㄑ一ˇ一ˊ
【结构】:起(左右结构)移(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改变;变动。2.迁徙,离开。起移[qǐyí]⒈改变;变动。⒉迁徙,离开。
基础解释改变;变动。迁徙,离开。
引证解释⒈改变;变动。引宋苏轼《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之二:“右軾体访得万寿、汝阴、潁上三县,惟古陂塘顷亩不少,见今皆为民田,或已起移为永业。”⒉迁徙,离开。引《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当时前尚书省依著先帝圣旨,欲将此等户计科差,却称俺每起移原住田地里去,此上除了差发来,今次取勘,却有不曾起去户数,仰依著先帝圣旨,收係当差。”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诏书规定:‘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事实上,地主和农民都‘稳便’的事是没有的。最后还是不准私自‘起移’。”
网络解释起移拼音qǐyí
释义改变;变动或者.迁徙,离开。
综合释义改变;变动。宋苏轼《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之二:“右軾体访得万寿、汝阴、潁上三县,惟古陂塘顷亩不少,见今皆为民田,或已起移为永业。”迁徙,离开。《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当时前尚书省依著先帝圣旨,欲将此等户计科差,却称俺每起移原住田地里去,此上除了差发来,今次取勘,却有不曾起去户数,仰依著先帝圣旨,收係当差。”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诏书规定:‘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事实上,地主和农民都‘稳便’的事是没有的。最后还是不准私自‘起移’。”
汉语大词典(1).改变;变动。宋苏轼《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之二:“右轼体访得万寿、汝阴、颍上三县,惟古陂塘顷亩不少,见今皆为民田,或已起移为永业。”(2).迁徙,离开。《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当时前尚书省依著先帝圣旨,欲将此等户计科差,却称俺每起移原住田地里去,此上除了差发来,今次取勘,却有不曾起去户数,仰依著先帝圣旨,收系当差。”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诏书规定:‘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事实上,地主和农民都‘稳便’的事是没有的。最后还是不准私自‘起移’。”
1.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移民及文化研究所主管波茨称,当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波兰等国加入欧盟时,也曾掀起移民潮,但不用几年就会平息。
2.只见园头禅师一会儿用剪刀将花草的枝叶剪去,一会儿把一些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到另一个花盆中,一会儿又给枯萎的花草浇水施肥,给予特别照顾。
3.丁丽妹妹,对于高跟鞋走路还不习惯吧!按照我在寝室里面教你的那个方式,身体重心往后提,跨步带动身体一起移动。
4.此外,信用违约掉期和债券的价格往往一起移动,而不是一个驱使另一个的价格。
5.颓子事先已经将洞口周围的玉米株连根土铲起移到一边,在硝烟散去的同时将盗洞入口处修扩成一个倒锥形的喇叭口,然后带着家伙钻了下去。
6.如果每个人都要买一个蜂窝电话发射台才能使用移动电话的话,那还有多少人能用得起移动电话呢?
7.目前因反扫荡形势严峻,为了不打草惊蛇,只好把嫌疑最大的5个人,和其他普通犯人关押在一起,移送到反特形势比较好的晋冀鲁豫边区去,继续甄别。
8.和响螺捞起,移至炖锅与滚水同煮,加入玉竹、沙参、蜜枣、陈皮、海底椰和姜片.
9.结果先证者表现为抗凝血酶基因外显子6区13389G缺失,引起移码突变。
10.它让你实现起移动、缩放、淡入淡出和旋转等等标准效果得心应手,如果有需要,你还可以插入自定义的画面过渡效果。(www。chazidian。com/zj-323956/起移造句)
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读音:yí
[yí]
(1)(动)移动:转~。
(2)(动)改变;变动:~风易俗|贫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