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
【拼音】:bāo qīng tiān
【注音】:ㄅㄠㄑ一ㄥㄊ一ㄢ
【结构】:包(半包围结构)青(上下结构)天(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亦作'包公'。
基础解释亦作/'包公/',包拯的别称。
引证解释⒈见“包公”。
综合释义包拯(@@@@@年-@@@@@年@@@@@月@@@@@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国语辞典包拯的别称。参见「包拯」条。
其他释义1.见'包公'。
1.《少年包青天》暗恋《武则天》,追了《敌后十八年》,终《好梦难圆》,《一场风化雪月的事》,化作《大明宫词》。
2.仁宗时期人才辈出,留芳百世的有包青天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司马光、柳永等等,全是些文章千古、忠肝义胆的名士。
3.包拯在官场上叱咤风云,惩恶扬善,清正廉明,被百姓们誉为“包青天”。
4.晓兰这一番训斥,其实似通非通,半文不白,是看了很多《包青天》之类电视剧,不知不觉学来的。
5.《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医学家华佗,以及什么周瑜,包青天,还有陈独秀,胡适之等等都为地道的安徽人。
6.包青天?不会吧!那可是我们地球上古代名人的名字呀!不行,师傅,那可是犯讳的呀。
7.包青天是一个大公无私、清正廉明的好官。
8.《欢天喜地七仙女》来到人间与《还珠格格》一起嬉戏人间,犯了错误被《包青天》抓来审问,亏好《活佛济公》巧妙相救,才能继续《龙游天下》。
9.《孟姜女》做了一场《红楼梦》,梦里《包青天》《醉打金枝》后,《武松》学着醉打蒋门神,《奥特曼》学着醉打小怪兽,《我的兄弟叫顺溜》学着醉打日本狗。
10.在传说中,清官包青天能智斩作歹国戚、刀铡负心郎君,却从没反过贪。
读音:bāo
[bāo]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
读音:qīng
[qīng]
(1)(形)蓝色或绿色:~天|~苔。
(2)(形)黑色。
(3)(名)青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
(4)(形)比喻年轻:~年。
(5)姓。
读音:tiān
[tiān]
(1)(名)头顶。
(2)(名)天空:~边。
(3)(名)顶部的;凌空架设的:~窗。
(4)(名)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
(5)(名)一天的某一段时间:天不早啦。
(6)(名)季节:春~|三伏~。
(7)(名)天气:阴~。
(8)(名)天然的;天生的:~资|~才。
(9)(名)自然界:~灾。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造物者:~意。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