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榜
【拼音】:chī bǎng
【注音】:ㄔㄅㄤˇ
【结构】:笞(上下结构)榜(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拷打。引申指折磨。笞榜[chībǎng]⒈见“笞搒”。
基础解释见“笞搒”。拷打。
引证解释⒈见“笞搒”。
汉语大词典见“笞搒”。《汉语大词典》:笞搒 拼音:chīpéng亦作“笞榜”。拷打。宋沈遘《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谖。”宋陆游《农家叹》诗:“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明吴宽《病项》:“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清唐孙华《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侧闻此郡繁,颇亦费笞搒。”
其他释义1.见'笞搒'。
读音:chī
[chī]
(动)〈书〉用鞭、杖或竹板子打。
读音:bǎng
[bǎng]
[ bǎng ]1.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 bàng ]1.摇船的用具:~人(船工)。
[ péng ]1.同“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