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索疵
【拼音】:chuī máo suǒ cī
【注音】:ㄔㄨㄟㄇㄠˊㄙㄨㄛˇㄘ
【词性】:成语。
【简体】:吹毛索疵
【繁体】:吹毛索疵
词语解释吹毛索疵chuīmáosuǒcī。(1)有意抓住人的小过失。
基础解释同/'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错误。
引证解释⒈同“吹毛求疵”。引《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无限。”亦省作“吹索”。清陈确《大学辨二·答沉朗思书》:“《大学》首篇二百餘言,岂无一言之合往训者,而弟必字字而驳之,不几於吹索乎!”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瞿忠宣公集》:“忠宣一代伟人,其文字所存,当与日星不晦,末学小生,何敢吹索。”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彼徒除利力而外,无藴于中,见中国式微,则虽一石一华,亦加轻薄,于是吹索抉剔,以动物学之定理,断神龙为必无。”
综合释义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吹毛索疵[chuīmáosuǒcī]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见吹毛求疵条。后汉书˙卷二十七˙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汉语大词典同“吹毛求疵”。《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亦省作“吹索”。清陈确《大学辨二·答沈朗思书》:“《大学》首篇二百馀言,岂无一言之合往训者,而弟必字字而驳之,不几于吹索乎!”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瞿忠宣公集》:“忠宣一代伟人,其文字所存,当与日星不晦,末学小生,何敢吹索。”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彼徒除利力而外,无蕴于中,见中国式微,则虽一石一华,亦加轻薄,于是吹索抉剔,以动物学之定理,断神龙为必无。”
国语辞典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参见「吹毛求疵」条。
辞典修订版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参见「吹毛求疵」条。《后汉书.卷二七.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成语词典版01.《后汉书.卷二七.宣张二王杜郭承郑赵列传.杜林》:「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其他释义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读音:chuī
[chuī]
(1)(动)合拢嘴用力吐气:~口哨。
(2)(动)空气流动:风~雨打。
(3)(动)说大话:~牛。
(4)(形)事情失败:这事~了。
读音:máo
[máo]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5.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6. 行动急躁:毛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8.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9. 货币贬值:钱毛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11. 姓。
读音:suǒ
[suǒ]
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绳~。麻~。绞~。铁~桥。
2.姓。
3.搜寻;寻找:搜~。遍~不得。
4.要;取:~取。~还。~价。
5.孤单:离群~居。
6.寂寞;没有意味:~然。
读音:cī
[cī]
(名)缺点;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