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街
【拼音】:chéng huáng miào jiē
词语解释城隍庙是传统城市祭祀土地河流的场所,每个城市都会有,和农村的土地庙有相对应的地位。
基础解释传统城市祭祀土地河流的场所,每个城市都会有,和农村的土地庙有相对应的地位。
综合释义一般城隍是皇帝为表彰当地立下大功而死的人的一种身后荣誉性质的封赏。在大多数城市城隍庙附近都会有比较宽敞的大街,而且人流比较密集,容易发展城商品集散地,就是所谓的城隍庙街。祭祀“水”与“庸”(与墉同)的典礼,《礼记》有记载。“水”即隍,即池。“庸”即城,古代的城墙濠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御工事,所以古人造神以祀之,称城隍。成都有三座城隍庙。郡城隍庙(即府城隍庙),在东大街,街未以庙命名。成都、华阳两县各有各的城隍庙。城隍庙街的城隍庙属华阳县,成都县的城隍庙所在地,则称城隍巷,以示区别。
读音:chéng
[chéng]
(1)(名)城墙:~外|万里长~。
(2)(名)城墙以内的地方:东~。
(3)(名)城市(跟‘乡’相对):消灭~乡差别。
读音:huáng
[huáng]
(名)没有水的城壕。
读音:miào
[miào]
(1)(名)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宗~|家~。
(2)(名)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土地~|孔~。
(3)(名)庙会:赶~。
读音:jiē
[jiē]
(1)(名)街道;街市:~头|大~小巷|上~买东西|~上很热闹。
(2)(名)〈方〉集市: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