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播棋
【拼音】:zhuàng zú bō qí
词语解释玩石子窝,是流传于壮族的播棋类。
基础解释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西瓯”、“骆越”、“乌浒”、“俚”、“僚”,宋始称“撞”。后称为“僮族”,年改“僮”为“壮”。主要分布在广西,少数居住在云南、广东。人口近一千四百万。
读音:zhuàng
[zhuàng]
(1)(名)姓。
(2)(形)强壮
(3)(形)雄壮;大:~观|~志。
(4)(动)加强;使壮大:~胆|~声势。
读音:zú
[zú]
(1)(名)家族
(2)(名)古代的一种酷刑;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族:~刑。
(3)(名)种族;民族:汉~。
(4)(名)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语~。
读音:bō
[bō]
(1)(动)传播:广~|~音。
(2)(动)播种:春~|夏~。
(3)(动)〈书〉迁移;流亡:~迁。
读音:qí
[qí]
(名)文娱项目的一类;如象棋、围棋等:~局|~迷|~盘|~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