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监督
【拼音】:jīng jì
词语解释经济监督是监察和督促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在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其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⒈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检查和督促。旨在维护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实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的运转。主要有财政预算监督,税收监督,银行信贷、结算和现金管理监督,财务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物价和计量、质量监督等。
网友释义经济监督是监察和督促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在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其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具体地讲,就是以国家和有关机构发布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计划和指令为依据,对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的财务收支、税金的征收和缴纳、各项基金的形成和使用与结算、信贷业务的处理等进行检查,确认其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是否正确和真实,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主要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计划监督、会计监督、银行监督、政策监督等。
其他释义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检查和督促。旨在维护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实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的运转。主要有财政预算监督,税收监督,银行信贷、结算和现金管理监督,财务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物价和计量、质量监督等。
1.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和鉴证手段,审计成为产权保护的一种机制。
2.高等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主要的经济监督与评价活动。
3.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各项经济监督工作的基础。
4.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5.社会审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政府审计的职能是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
8.国家审计是基于加强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基本职能在于监督、评价和鉴证。
9.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10.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我国经济监督制度的创新。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读音:jì,jǐ
[jì]
[ jì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 jǐ ]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
读音:jiān,jiàn
[]
[ jiān ]1.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2.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 jiàn ]1.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监肄业者,亦可用钱捐得)。
2. 古同“鉴”,镜。
3. 古同“鉴”,借鉴,参考。
4. 姓。
读音:dū
[]
(动)监督指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