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duān
【注音】:ㄇㄛˊㄌㄥˊㄌ一ㄤˇㄉㄨㄢ
【词性】:成语。
【繁体】:模棱兩端
词语解释见“模棱两可”。模棱两端[móléngliǎngduān]⒈见“模棱两可”。
基础解释见“[[模棱两可]]”。
引证解释⒈见“模棱两可”。⒈见“模棱两可”。成语解释模棱两端
汉语大词典见“模棱两可”。《汉语大词典》:模棱两可(模棱两可) 拼音:móléngliǎngkě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亦作“模棱两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出处《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其他释义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同“模棱两可”。
1.唐朝宰相苏味道,身居相位数年,决策模棱两端,有“苏模棱”之称。
2.胡广本模棱两端,因见梁氏势盛,遂称冀功德过人,应比周公,锡以山川土田。(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131265/)
3.胡广本模棱两端,因见梁氏势盛,遂称冀功德过人,应比周公,锡以山川土田。[www.chazidian.com/zj-131265/模棱两端造句]
4.胡广本模棱两端,因见梁氏势盛,遂称冀功德过人,应比周公,锡以山川土田。[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131265/]
读音:mó,mú
[mó]
[ mó ]1. 法式,规范,标准:模范。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压。
2. 仿效: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写。
3. 特指“模范”:劳模。英模。
[ mú ]1. 〔模样〕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c.描摹。
2. 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模子。模板。模具。
读音:léng,lēng,líng
[léng]
[ léng ]1.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棱角。瓦棱。棱椎(多面体的一种)。三棱镜。模棱两可。
2. 神灵之威,威势:威棱。
[ líng ]1. 〔穆棱〕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
读音:liǎng
[liǎng]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读音:duān
[duān]
(1)(名)(东西)的头:两~。
(2)(名)项目、点:举其一~。
(3)姓。
(4)(动)平举着拿:~茶。
(5)(形)端正、正派:~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