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禀
【拼音】:zī bǐng
【注音】:ㄗㄅ一ㄥˇ
【结构】:咨(上下结构)禀(上中下结构)
【繁体】:咨稟
词语解释请教;禀告。咨禀[zībǐng]⒈请教;禀告。
引证解释⒈请教;禀告。引旧题晋陶潜《卿大夫孝传赞·孔子》:“游夏之徒,常咨禀焉。”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凡百庶僚,无忘咨禀。”宋沉作喆《寓简》卷一:“予顷见石林,欲以所见咨禀,迟疑不敢妄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陶趋车前,向姊咨禀。”
网络解释咨禀咨禀,汉语词汇、
释义请教;禀告。
综合释义请教;禀告。旧题晋陶潜《卿大夫孝传赞·孔子》:“游夏之徒,常咨禀焉。”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凡百庶僚,无忘咨禀。”宋沉作喆《寓简》卷一:“予顷见石林,欲以所见咨禀,迟疑不敢妄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陶趋车前,向姊咨禀。”
网友释义zībǐngㄗㄧㄅㄧㄥˇ咨禀请教;禀告。旧题晋陶潜《卿大夫孝传赞·孔子》:“游夏之徒,常咨禀焉。”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凡百庶僚,无忘咨禀。”宋沉作喆《寓简》卷一:“予顷见石林,欲以所见咨禀,迟疑不敢妄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陶趋车前,向姊咨禀。”
汉语大词典(1).请示、禀报。《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内外咨禀,事同成人。”《南史·臧质传》:“时孝武自揽威权,而质以少主遇之,刑政庆赏,不复咨禀朝廷。”《旧唐书·高崇文传》:“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咨禀之繁。”(2).请教。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初,跋摩至京,文帝欲从之受《菩萨戒》,会虏寇侵疆,未及咨禀,奄而迁化。”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四:“龙光道生慧解洞微,亦入关咨禀。”
其他释义1.请教;禀告。
读音:zī
[zī]
(1)(动)跟别人商量:~询|~议。
(2)(名)咨文。
读音:bǐng
[bǐng]
(1)(动)〈书〉禀报;禀出(向上级首长报告事情)。
(2)(名)(~儿)旧时禀报的文件。
(3)(动)承受:~报|~告|~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