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
【拼音】:péng shān
【注音】:ㄆㄥˊㄕㄢ
【结构】:蓬(上下结构)山(独体结构)
【简体】:蓬山
【繁体】:蓬山
词语解释1.蓬莱山,为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后指仙境。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蓬山[péngshān]⒈即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⒉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引证解释⒈即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参见“蓬莱山”。引南朝梁沉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望玄洲而骏驱,指蓬山而永騖。”唐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蓬山路通。”⒉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参见“蓬莱”。引唐王勃《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宋陆游《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
网络解释蓬山蓬山处嘉陵江和涪江的两侧,属剑门山脉。山向南经盐亭县,到西充县境分十多支脉。在西充西南区的一支称忠义山,南入蓬溪境内构成高峰山系,忠义山又东南至蓬溪县新星乡,成马鞍山脉,马鞍山主脉又东入南充境。在南充境蟠龙、集凤、金宝、里坝、三会扩大成上西高原,又至新庙产分支向南成公子山,成南充和蓬溪的共有山。其分支又西伸为蓬溪的金山寺山,复又向东入南充境至大兴镇、又入蓬溪吉星等地,主流又过黄泥乡东入南充境,直达潼南境。由此蓬溪之“蓬山溪水”称蓬山之来由也。
综合释义即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南朝梁沉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望玄洲而骏驱,指蓬山而永騖。”唐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蓬山路通。”参见“蓬莱山”。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唐王勃《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宋陆游《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蓬莱”。
汉语大词典(1).即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望玄洲而骏驱,指蓬山而永骛。”唐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蓬山路通。”参见“蓬莱山”。(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唐王勃《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谥。”《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宋陆游《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蓬莱”。
国语辞典蓬莱山,为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后指仙境。蓬山[péngshān]⒈蓬莱山,为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后指仙境。引唐·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辞典修订版蓬莱山,为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后指仙境。唐.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他释义1.即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1.迢迢银河鹊桥连,牛郎织女赴姻缘。明月皎皎碧空悬,金风玉露润心田。蓬山未远鸿雁传,七夕相思爱绵绵。愿你知我心头意,与我一起过七夕。节日快乐。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到了达蓬山脚下抬头望,山连着山,好像永无尽头的样子。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绿得就像一座无瑕的翡翠,山上树木掩盖了长龙似的马路,掩盖了山上的度假村。
4.婚庆大典仪式结束后,肥西县政府邀请新人们游览了紫蓬山、三岗苗木花卉基地、小井庄、水乡古镇三河等地。
5.文物保护单位上林湖越窑遗址,有浙东名刹五磊寺、金仙寺、风光秀丽的杜湖、白洋湖以及翠屏山、栲栳山和秦代徐福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棗达蓬山。
6.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白衣卿相
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相探看。
9.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山阳县人民政府投巨资将这里打造成了“天蓬山寨风景区”。
10.林平生于觅路一端,低能出人意表,但咫尺蓬山,不能得其门而入,则尚为第一次经验。
读音:péng
[péng]
(1)(动)蓬松:~着头。
(2)(名)飞蓬;草本植物;叶子边缘有锯齿;花白色。
(3)(量)用于枝叶茂盛的花草:一~凤尾竹。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