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荦
【拼音】:zhuó luò
【注音】:ㄓㄨㄛˊㄌㄨㄛˋ
【结构】:卓(上下结构)荦(上下结构)
【简体】:卓荦
【繁体】:卓犖
词语解释卓荦zhuóluò。(1)卓越,突出。(2)也作“卓跞”。卓荦[zhuóluò]⒈卓越,突出。例卓荦诸夏,兼其所有。——班固《两都赋》博闻强记,奇异卓荦。——《三国志·陈矫传》英outstanding;⒉也作“卓跞”例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孔融《荐弥衡表》
基础解释卓越,突出
引证解释⒈超绝出众。引《后汉书·班固传》:“卓犖乎方州,羡溢乎要荒。”李贤注:“卓犖,殊絶也。”晋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观羣书。”宋王安石《次韵欧阳永叔端溪石枕蕲竹簟》:“公材卓犖人所惊,久矣四海流声名。”《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卓犖英姿,海内都传雅韵。”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苟有其人歟,其为政风流,与其诗文之跌宕多姿,必卓犖絶俗,而有其可传者也。”
网络解释卓荦卓荦,汉语词汇。
释义1、汉语词汇。2、人名。
汉语大词典超绝出众。《后汉书·班固传》:“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李贤注:“卓荦,殊绝也。”晋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宋王安石《次韵欧阳永叔端溪石枕蕲竹簟》:“公材卓荦人所惊,久矣四海流声名。”《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卓荦英姿,海内都传雅韵。”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苟有其人欤,其为政风流,与其诗文之跌宕多姿,必卓荦绝俗,而有其可传者也。”
国语辞典卓绝超群。《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风流高会,江南又见奇踪,卓荦英姿,海内都传雅韵。」也作「卓跞」。卓荦[zhuóluò]⒈卓绝超群。也作「卓跞」。引《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风流高会,江南又见奇踪,卓荦英姿,海内都传雅韵。」
出处《后汉书·班固传》:“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李贤注:“卓荦,殊绝也。
法语extraordinaire
其他释义超出一般;出众:卓荦绝俗|卓荦乎方州|博学高才,卓荦不羁|姿貌不凡,丰神卓荦。
1.可随之而来的,却并非学术气质的卓荦不凡,反倒引来越来越多的对大学精神失落的追问。
2.其学术观点卓然独树一帜,以其慷慨气度而陈卓荦之论,嗤黜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
3.他对于事务的处理,每有出人意料的独特见解,甚至在游戏场中也常有惊人的举措,处处表现出他的卓荦不凡,胜人一等。
4.卓荦超‘伦’,振奋人心,铿镪‘顿’挫,齐声高歌,深‘奥’莫测,表现自我,‘运’筹制胜,定能成功,风云际‘会’,勇夺金杯,祝福奥运会顺利,祝愿中国样样第一。
5.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
6.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
7.再加上那个刚刚十岁的充实,虽少年,但已显示出卓荦不凡的气度。
8.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史书上说他“卓荦不羁”,一天到晚不好好上班,时不时地还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嘲弄领导。
9.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10.虽体属骈丽,然卓荦遒亮,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
读音:zhuó
[zhuó]
(1)(形)高而直:~立。
(2)(形)高明:~见|~识。
读音:luò
[luò]
(形)〈书〉明显: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