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姓
【拼音】:wáng shū xìng
【结构】:王(独体结构)叔(左右结构)姓(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王叔,来源有二,一是源于姬姓,出自东周时期周惠王庶弟王子虎,属于以爵位称谓为氏。
基础解释来源有二,是源于姬姓,出自东周时期周惠王庶弟王子虎,属于以爵位称谓为氏。是源于姬姓,出自商、周时期王者之制禄爵位,属于以爵位称谓为氏。
综合释义源于姬姓,出自东周时期周惠王庶弟王子虎,属于以爵位称谓为氏。东周王朝第五代君王周惠王姬阆(公元前676~前652年),是周庄王姬佗之子,他有一个庶弟叫王子虎(姬虎)。到周共王姬繄扈执政之时(公元前922~前900年在位),称王子虎为王叔,并依此赐氏。其后裔子孙即因以为姓氏,称王叔氏,王子虎成为王叔氏之祖。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王氏,但仍有传袭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王叔氏正宗。王叔氏族人大多尊奉王子虎为得姓始祖。源于姬姓,出自商、周时期王者之制禄爵位,属于以爵位称谓为氏。据典籍《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在古代商、周时期,阶级社会取代了原始氏族社会关系,有政治地位的人多以官爵为氏。氏,为王族贵胄的身份象征,有别于姓,成为统治集团的独特象征。因此自那时起,姓,指明了血脉传承的亲缘关系;而氏,则表明了政治制度的显赫地位。其时最先的氏,有皇氏、王氏、公氏、霸氏、侯氏、庶长氏、不更氏、公乘氏、公士氏这九氏。之后,有爵位者的后裔子孙亦可获得氏,因此其后又有王叔氏、王子氏、王孙氏、公子氏、公孙氏、士孙氏这六氏。王叔氏,原为王者之叔,是血缘关系称谓,为氏不称姓。后来王叔氏逐渐演变为姓氏,多为王族庶支,以后又多省文简改为单姓王氏,但仍有传袭者,世代相传至今。
读音:wáng,wàng
[wáng]
[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读音:shū
[shū]
(1)(动)拾取。(名)
(2)叔父;父亲的弟弟。
(3)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表~。
(4)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嫂。
(5)在弟兄排行次序里代表第三:伯仲~季。
读音:xìng
[xìng]
(1)(名)表明家族的字:~名。
(2)(动)姓是…;以…为姓: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