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凉
【拼音】:dí què liáng
【注音】:ㄉ一ˊㄑㄩㄝˋㄌ一ㄤˊ
【结构】:的(左右结构)确(左右结构)凉(左右结构)
【繁体】:的確涼
词语解释的确凉díquèliáng。(1)见“涤纶”。
基础解释见/'的确良/',见“涤纶”,被制成长丝状和纤维状的聚酯纤维,弹性大为其特征,常与其他种类的纤维(如羊毛)混纺,可制的确良、或制造绝缘材料、渔网、绳索等。
引证解释⒈见“的确良”。
网络解释的确凉的确凉是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
汉语大词典见“的确良”。《汉语大词典》:的确良(的确良) 拼音:díquèliáng英语dacron的音译。用纯涤纶或与棉、毛混纺制的织物。比棉织品耐磨,容易洗,干得快。《人民日报》1972.2.2:“其中有松紧布、拉绒手套、提花线毯、宽条灯芯绒、格子的确良等十七种缺门产品。”韩少功《飞过蓝天》:“我一无爸爸在省里当局长,二无钱买的确凉送人情。”
法语dacron、trueran, tékalon、tergal
其他释义1.见'的确良'。
1.记得有一次,母亲给大姐做了件的确凉衬衣,白底儿,淡紫色小花,谁见了都说好看。
2.不过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高温酷暑越来越多,哪怕穿“的确凉”也不凉快了。
3.对面布店到了一批“的确凉”,颜色呷好看……阿巧阿婆口若悬河地聊着,两手则麻利地从外婆的隔夜发髻上摘下发叉,卸掉发网,松开发绳。
4.从绿军装、的确凉、喇叭裤到名牌混搭。
5.当时做的都是中山服,做了七八套,冬天是灰色的中山服,夏天是的确凉的中山服,春衣都是白颜色的,领带也都是差不多的蓝色的、红色或灰色。
6.极少数的,有那么一件的确凉衬衫或裙子,也就是开学穿一天。
7.我将母亲年轻时的一件淡米色麦尔登呢的肩缝连袖铜盆领短大衣送到金陵东路洗染店染成了黑色,配上我原来的墨绿色毛的确凉裤。
8.尽管在现在看来,穿着“棉涤纶混纺”料子的衣裳并非“的确凉”,甚至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9.俗称棉的确凉,弹性、耐磨性好,尺寸稳定,不缩水;不易皱折;易洗。
10.墙面有缝隙的地方要上的确凉布比较好。
读音:de,dí,dì,dī
[dí]
[ de ]1.用在定语的后面。
a)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铁~纪律。幸福~生活。
b)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我~母亲。大楼~出口。
c)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是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或取得这个身份:谁~介绍人?
d)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开他~玩笑。找我~麻烦。
2.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
a)代替上文所说的人或物:这是我~,那才是你~。菊花开了,有红~,有黄~。
b)指某一种人或物:男~。送报~。我爱吃辣~。
c)表示某种情况、原因:大星期天~,你怎么不出去玩儿玩儿?。无缘无故~,你着什么急?
d)用跟主语相同的人称代词加“的”字做宾语,表示别的事跟这个人无关或这事儿跟别人无关:这里用不着你,你只管睡你~去。
e)“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推~推,拉~拉。说~说,笑~笑。大~大,小~小。
3.这个用法限于过去的事情。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这件事儿我知道~。
5.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破铜烂铁~,他捡来一大筐。老乡们沏茶倒水~,待我们很亲热。
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a)表示相乘:这间屋子是五米~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b)表示相加:两个~三个,一共五个。
[ dí ]1.真实;实在:~当。~确。
2.“的”字在口语中一般读阴平(dī)。
[ dì ]箭靶的中心:目~。无~放矢。众矢之~。
[ dī ](外)“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打~。~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
读音:què
[què]
1. 真实,实在:确实。确凿。确切。确数。确证。正确。准确。的(
)确。明确。精确。2. 坚固,固定:确定。确保。确立。确信。
读音:liáng,liàng
[liáng]
[ liáng ]1. 温度低:凉快。凉爽。凉意。凉气。阴凉。凉丝丝。凉亭。荒凉。
2. 喻灰心,失望:听到这消息,我凉了半截。
3.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五凉(前、后、南、北、西)。
[ liàng ]1. 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把开水凉一凉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