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吴
【拼音】:zhōng wú
【注音】:ㄓㄨㄥㄨˊ
【结构】:中(独体结构)吴(上下结构)
【繁体】:中吳
词语解释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旧镇江府的别称。中吴[zhōngwú]⒈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旧镇江府的别称。
引证解释⒈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引明唐顺之《雁训》:“舍人擅中吴之逸韵,汎下里之烦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晋书三》:“宋龚明之作《中吴纪闻》,此特取《史记·项羽纪》‘籍避仇吴中’,倒其文耳,非别有一称。”⒉旧镇江府的别称。润州为镇江府的古称。引明周祁《名义考》:“润州,中吴也。”
网络解释中吴常州的别称、古称。常州府上通京口,下引姑苏,北环长江,南抱滆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形胜甲于东南,所以向有“江左名区,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常州府治前就有“吴中要辅”的牌坊。
综合释义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明唐顺之《雁训》:“舍人擅中吴之逸韵,汎下里之烦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晋书三》:“宋龚明之作《中吴纪闻》,此特取《史记·项羽纪》‘籍避仇吴中’,倒其文耳,非别有一称。”旧镇江府的别称。明周祁《名义考》:“润州,中吴也。”润州为镇江府的古称。
汉语大词典(1).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明唐顺之《雁训》:“舍人擅中吴之逸韵,汎下里之烦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晋书三》:“宋龚明之作《中吴纪闻》,此特取《史记·项羽纪》‘籍避仇吴中’,倒其文耳,非别有一称。”(2).旧镇江府的别称。明周祁《名义考》:“润州,中吴也。”润州为镇江府的古称。
其他释义1.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2.旧镇江府的别称。
1.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扬柳系春风。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吴潜
2.在下半场四进三比赛中,吴忠二中代表队在意为破旧的鞋、没有价值的事物一词“蔽屣”这一题中发挥失利,被淘汰出局。
3.吴起国际大酒店的落成是地方政府为重新塑造这座小城而作出的若干努力中的一部分,在这一系列举措中,吴起政府采用的模式是中外诸多经济学家们一直都在建议中国应采取的一种模式。
4.在昨天曝光的居家剧照中,吴亦凡系花围裙下厨做饭,以及将丛珊拥入怀中安慰的亲情戏码,都好有爱。
5.由吴绮莉及徐骏楠主持的电台节目前晚播出,节目中,吴绮莉接受拍档专访。
6.在邓石如的诸多追随者中,吴让之是一位能自出机杼,别开风貌的大家。
7.只说给事中吴国华,见魏党曹钦程原是大计削职的,投了魏忠贤,做了门下鹰犬,大张声势,赃私狼藉,秽恶的事更不堪言。
8.那块潇洒雄建的章草扁额,是被称为当代书圣王蘧常的墨迹,"中吴锁钥"四个字概括了盘门独特的战略位置。
9.他觉得吴邪是生活在一个众星捧月一样的人生中,吴邪被这个陷阱牢牢的套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善良和局外人的身份。他被人保护的太好,什么都不需要担心,所以满脑子都是别人为他设计好的谜题。一直到他失去了那些人的保护,他才开始看到真相。
10.在采访过程中,吴冬冬的嘴角大部分时间都上扬着,民警将其带回看守室经过一道门槛时,记者看到吴冬冬戴着脚镣麻利地跳了过去。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wú
[wú]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