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蛮子
【拼音】:yú mán zǐ
【注音】:ㄩˊㄇㄢˊㄗˇ
【结构】:鱼(上下结构)蛮(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
【繁体】:魚蠻子
词语解释见“鱼蛮”。鱼蛮子[yúmánzǐ]⒈见“鱼蛮”。
基础解释见“[[鱼蛮]]”。
引证解释⒈见“鱼蛮”。
网络解释鱼蛮子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张芸叟(字舜民)谪官湖湘时曾作《渔夫》一诗,苏轼遂取其意为鱼蛮子。后张芸叟谪官梆州(今湖南梆州市),绕道来武昌与苏轼相会,苏轼作此诗想和。
汉语大词典见“鱼蛮”。《汉语大词典》:鱼蛮(鱼蛮) 拼音:yúmán亦作“鱼蛮子”。渔夫,渔民。宋苏轼《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金刘迎《别后有怀元济》诗:“世事君方厌蜗角,生涯我欲赋鱼蛮。”明袁宏道《钓竿行》:“朝随鸥保歌,夜引鱼蛮醉。”清唐孙华《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清曹寅《江口网鱼夜归》诗:“酒旗旧识鱼蛮子,水槛新移沙漫洲。”
其他释义1.见'鱼蛮'。
读音:yú
[yú]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
读音:mán
[mán]
(1)(形)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不讲理。
(2)(名)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
(3)(副)〈方〉很;挺:~好。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