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鼓
【拼音】:jiàn gǔ
【注音】:ㄐ一ㄢˋㄍㄨˇ
【结构】:建(半包围结构)鼓(左右结构)
【简体】:建鼓
【繁体】:建鼓
词语解释鼓名。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建鼓[jiàngǔ]⒈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⒉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
引证解释⒈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引《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孔颖达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韦昭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郑玄注:“晋鼓长六尺六寸。”⒉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引《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林卿既去,北渡涇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颜师古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陈氏《乐书》曰:《明堂位》曰:‘殷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魏晋以后,復商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隋唐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诗》言‘应田县鼓’,则周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
网络解释建鼓(古代)建鼓,古称足鼓、晋鼓、楹鼓、植鼓、悬鼓。蒙古、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曾为历代宫廷所用。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青海等省区的喇嘛寺院及汉族广大地区。
综合释义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孔颖达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韦昭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郑玄注:“晋鼓长六尺六寸。”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林卿既去,北渡涇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颜师古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陈氏《乐书》曰:《明堂位》曰:‘殷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魏晋以后,復商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隋唐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诗》言‘应田县鼓’,则周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建鼓[jiàngǔ]乐器名。中国古代打击乐器,殷商时代在鼓身中间贯穿一柱,使其竖立起来,称为「楹鼓」,此种鼓极大,几乎与房间同高,制作它像建房子一样,故称「建鼓」。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是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鼓身长约一百厘米,鼓面直径八十厘米,安置在一个由数十条青铜雕龙组成的鼓架上,这种大型鼓,常与编钟、编磬一同演奏。《中国音乐词典》、《中国鼓文化研究》。
汉语大词典(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孔颖达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韦昭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郑玄注:“晋鼓长六尺六寸。”(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林卿既去,北渡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颜师古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陈氏《乐书》曰:《明堂位》曰:‘殷楹鼓。’以《周官》考之,《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棱也,贯鼓于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鼗鼓’是也。魏晋以后,复商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隋唐又栖翔鹭于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绛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鹭,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诗》言‘应田县鼓’,则周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
其他释义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
1.建鼓底座作为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
2.打击乐器多以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组成,这些乐器在宫廷雅乐中是不可或缺,但这些主要用于皇宫内的乐器,民间是没有资格使用的。
3.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4.比较重要的有编磬、古琴、古瑟、建鼓、应鼓、搏鼓以及铜爵、竹篚、竹笾等等,这些藏品表现了中华两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83971/造句网]
5.比较重要的有编磬、古琴、古瑟、建鼓、应鼓、搏鼓以及铜爵、竹篚、竹笾等等,这些藏品表现了中华两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https://www。chazidian。com/zj-183971/造句
读音:jiàn
[jiàn]
(1)(动)建筑:新~|扩~。
(2)(动)设立;成立:~国|~都|~军。
(3)(动)提出;首倡:~议。
(4)(名)建江;就是闽江;在福建。
(5)(名)指福建:~兰|~漆。
读音:gǔ
[gǔ]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