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伏
【拼音】:bài fú
【注音】:ㄅㄞˋㄈㄨˊ
【结构】:拜(左右结构)伏(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2.佩服的敬词。拜伏[bàifú]⒈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⒉佩服的敬词。
基础解释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佩服的敬词。
引证解释⒈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引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晏平仲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晋葛洪《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叶圣陶《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⒉佩服的敬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石敬塘拜见契丹主,请问战胜的缘故。引契丹主说了一套以后,石敬塘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
网络解释拜伏拜伏,汉语词汇。
释义1、跪拜俯伏,2、佩服的敬词。
综合释义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晏平仲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晋葛洪《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叶圣陶《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佩服的敬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石敬塘拜见契丹主,请问战胜的缘故。契丹主说了一套以后,石敬塘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拜伏[bàifú]
网友释义拜伏,bàifú,跪拜俯伏,出处《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
汉语大词典(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晏平仲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晋葛洪《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叶圣陶《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2).佩服的敬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石敬塘拜见契丹主,请问战胜的缘故。契丹主说了一套以后,石敬塘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
1.既有春祈秋报,敬五谷之神拜神农的,也有求佑平安,消灾禳祸拜伏羲的,还有求人丁兴旺,子孙绵延拜轩辕的,更有祷告安康,祛病去疾拜药王孙思邈的。
2.他具冠帻(整好衣冠)拜伏号泣,请求随行,却不为金人所许,最终忧愤成疾而卒;其弟滕祺及族人滕承,也同时被金人所掳,却是坚贞不屈。
3.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
4.敬拜是觐见那大能的创造主,及倾倒拜伏在祂的荣光之下.
5.卢博远识得此物正是王宫所用,见其余教众拜伏在地,便勉强半跪在他的面前,并回道:“我卢博远率领教众参拜楚王!愿大王寿与天齐!”。【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拜伏造句】
读音:bài,bái
[bài]
[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读音:fú
[fú]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