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涂同归
【拼音】:shū tú tóng guī
【词性】:成语。
【繁体】:殊塗同歸
【拼音】:shū tú tóng guī
词语解释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亦作:殊途同归殊涂同归[shūtútóngguī]⒈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亦作:殊途同归。
引证解释⒈亦作“殊途同归”。引语出《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於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在朝者陈力以秉庶事,山林者修德以厉贪浊,殊涂同归,俱人臣也。”清钱谦益《袁祈年字田祖说》:“古之人所以驰骋於文章,枝分流别,殊途而同归者,亦曰:各本其祖而已矣。”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这三种人殊途同归,终将以日益增大的威力与速度,达到预期的结果。”
网友释义殊涂同归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ūtútóngguī,意思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汉语大词典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在朝者陈力以秉庶事,山林者修德以厉贪浊,殊涂同归,俱人臣也。”亦作“殊途同归”。清钱谦益《袁祈年字田祖说》:“古之人所以驰骋于文章,枝分流别,殊途而同归者,亦曰:各本其祖而已矣。”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这三种人殊途同归,终将以日益增大的威力与速度,达到预期的结果。”
国语辞典比喻方法虽不同,所得的效果却相同。参见「同归殊途」条。殊涂同归[shūtútóngguī]⒈比喻方法虽不同,所得的效果却相同。参见「同归殊途」条。引《抱朴子·外篇·任命》:「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勋乎国器,殊涂同归,其致一焉。」反背道而驰成语解释殊涂同归
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
1.按三公议,皆综尽曲理,殊涂同归,欲使效之璇玑,各尽其法,一年之间,得失足定,合于事宜。
读音:shū
[shū]
(1)(动)死。
(2)(形)不同;差异:~途同归。
(3)(形)特别;特殊:~功|~效。
(4)(副)〈书〉很;极:悬~。
(5)〈书〉(动)断;绝。
读音:tú
[tú]
(1)(动)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粉|~药。
(2)(动)(动)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抹。
(3)(动)(动)抹去:~改|~料。
(4)(动)(名)〈书〉泥:~炭。
(5)(动)(名)海涂。
(6)(动)同途。
(7)(动)姓。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1. 〔胡同〕见“胡”。
读音:guī
[guī]
1.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2.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3.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5.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6. 结局:归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9. 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