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都
【拼音】:liú dū
【注音】:ㄌ一ㄡˊㄉㄨ
【结构】:留(上下结构)都(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留都liúdū。(1)古代王朝迁都以后,旧都仍置官留守,故称留都。留都[liúdū]⒈古代王朝迁都以后,旧都仍置官留守,故称留都。例金陵为明之留都。——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留都论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英oldcapital,afternewonehasbeenestablished;
基础解释[oldcapital,afternewonehasbeenestablished]古代王朝迁都以后,旧都仍置官留守,故称留都金陵为明之留都。——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留都论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引证解释⒈古代帝都新迁后,于旧都常设官留守,行其政事,称留都。明太祖建都南京,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引明张居正《答应天抚院》:“府官始则措置乖方,致人怨忿,终则擅离职守,逃往留都。”清侯方域《马伶传》:“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林纾《程太宜人六十寿言》:“黄太冲先生构祸於留都。”
网络解释留都留都,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古代帝都新迁后,于旧都常设官留守,行其政事,称留都。明太祖建都南京,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张居正《答应天抚院》:“府官始则措置乖方,致人怨忿,终则擅离职守,逃往留都。”清侯方域《马伶传》:“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林纾《程太宜人六十寿言》:“黄太冲先生构祸於留都。”
网友释义词语解释liúdū古代王朝迁都以后,旧都仍置官留守,故称留都。如明太祖建都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汉语大词典古代帝都新迁后,于旧都常设官留守,行其政事,称留都。明太祖建都南京,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张居正《答应天抚院》:“府官始则措置乖方,致人怨忿,终则擅离职守,逃往留都。”清侯方域《马伶传》:“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林纾《程太宜人六十寿言》:“黄太冲先生构祸于留都。”
其他释义称迁都之前的旧都。如明朝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留都”。
1.罗马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遗留,每一项遗留都有意气昂扬的姿态,每一个姿态都经过艺术巨匠的设计,每一个设计都构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谐,每一种和谐都使时间和空间安详对视,每一回对视都让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过。
2.陈贞慧曾中乡试副榜第二人贞慧也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揭贴于南京,为阮所恨。
3.长老们的讨论激烈的进行着,对武子凡的存留都各持己见,只不过这些争论不像平凡人一样吵来吵去,那样太费时间。
4.一些人担心经过辐照的石头会有残留,佩戴会对身体有害,但高国治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在出厂之前辐照的残留都是要经过检测的。
5.桨声灯影里,十里秦淮的艳色粉黛柔情娇娥,依旧争妍斗艳朝歌暮弦,装点这江南留都的富贵红尘分外妖娆。
6.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元好问
7.“平时公司里有四五十个保姆,”广州一家家政服务中心的梁姨说,“现在一下子全回家了,想留都留不住。
8.我个人很期待这件事,因为心里上来说,对于一支自己在新赛季是去是留都不清楚的球队中效力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9.这一生,不管我往哪个方向去,都只为与你相遇;这一生,不管我在哪个季节留,都只为与你相守;这一生,不管我用哪一只手牵,都只为与你相伴。
10.一个职务是南京右都御史,当时政治中心在北京,南京是留都,基本上就是养养老什么的,但海瑞很认真,有的御史偶尔戏乐,海瑞都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
读音:liú
[liú]
(1)(动)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不动
(2)(动)留学:~洋|~英。
(3)(动)使留;不使离去:挽~|拘~|~客人吃饭。
(4)(动)注意力放在某方面:~心|~神。
(5)(动)保留:自~地|~底稿|~胡子。
(6)(动)(把别人送来的东西)收下:礼物先~下来。
(7)(动)遗留:旅客~言簿|他把书~在我这里了。
(8)(Liú)姓。
读音:dū,dōu
[dū]
[ dū ]1.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3.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4. 总:都为一集。
5. 居:“都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 dōu ]1. 全,完全: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都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