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官
【拼音】:xiū guān
【注音】:ㄒ一ㄡㄍㄨㄢ
【结构】:修(左右结构)官(上下结构)
【简体】:修官
【繁体】:修官
词语解释1.选任贤能。《左传.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改服,修官,烝于曲沃。'一说'修官'为修理馆估。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修'。
基础解释谓选贤能之士任官也。
引证解释⒈选任贤能。一说“修官”为修理馆估。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脩”。引《左传·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改服,修官,烝于曲沃。”
网络解释修官修官是汉语词汇,拼音为xiūguān,出自《左传·襄公十六年》。
综合释义选任贤能。《左传·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改服,修官,烝于曲沃。”一说“修官”为修理馆估。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脩”。举荐任用人才。《左传.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改服,修官,烝于曲沃。'一说'修官'为修理馆估。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修'。
汉语大词典选任贤能。《左传·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改服,修官,烝于曲沃。”一说“修官”为修理馆估。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脩”。
其他解释谓选贤能之士任官也。与修官同。
1.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2.古代凡修国史、实录、会要等,均随时设置编修官.
3.实录、会要等,均随时设置编修官.
4.承安进士,历任州录事、县令、国史编修官、翰林直学士.
5.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6.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7.实录、会要等,均随时设置编修官.(https://www。chazidian。com/zj-187871/造句网)
读音:xiū
[xiū]
1.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2.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 剪或削:修剪。
4.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5. 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
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
7. 长(
),高:修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
9. 姓。
读音:guān
[guān]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