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老
【拼音】:èr shí wǔ lǎo
【注音】:ㄦˋㄕˊㄨˇㄌㄠˇ
词语解释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
引证解释⒈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引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唐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钱少阳。”
网络解释二十五老本词是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出自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综合释义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唐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钱少阳。”
汉语大词典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唐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钱少阳。”
其他释义1.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1.没想到,方强看着眼前貌美如花的董事长,心下像钻进了二十五老鼠一样,百爪挠心,抓住柔嫩的小手一直不放,哈喇子都快流出来的,嘴里尽扯些闲言淡语。
读音:èr
[èr]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读音:shí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wǔ
[wǔ]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读音:lǎo
[lǎo]
(1)(形)衰老;年岁大
(2)(名)老年人(常用作尊称):敬~院|扶~携幼。
(3)(动)〈口〉婉辞;多指老人死亡(必带“了”):隔壁前天~了人。
(4)(形)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厂|~朋友。
(5)(形)陈旧:~脑筋|~机器。
(6)(形)原来的:~脾气|~地方。
(7)(形)(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油菜太~了。
(8)(形)(食物)火候大:鸡蛋煮~了。
(9)(形)(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手|~于世故。(副)长久:~主顾。(副)经常:人家~提前完成任务;咱们呢!(副)很;极:~早|~远。(形)〈口〉排行在末了的:~儿子|~妹子。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