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
【拼音】:jué shèng qì zhì
【注音】:ㄐㄩㄝˊㄕㄥˋㄑ一ˋㄓˋ
【词性】:成语。
【繁体】:絕聖棄智
词语解释谓摒弃聪明智巧。亦作:绝圣弃知绝圣弃智[juéshèngqìzhì]⒈谓摒弃聪明智巧。亦作:绝圣弃知。
基础解释谓摒弃聪明智巧。
引证解释⒈谓摒弃聪明智巧。引《老子》:“絶圣弃智,民利百倍。”亦作“絶圣弃知”。《庄子·胠箧》:“故絶圣弃知,大盗乃止。”明杨慎《丹铅续录·庄子愤世》:“﹝庄子﹞未尝毁孔子也。毁彼假孔子之道而流为子夏氏之贱儒、子张氏之贱儒者也。故有絶圣弃知之论。”解释: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网友释义绝圣弃智,成语,读音:juéshèngqìzhì指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汉语大词典谓摒弃聪明智巧。《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亦作“绝圣弃知”。《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明杨慎《丹铅续录·庄子愤世》:“﹝庄子﹞未尝毁孔子也。毁彼假孔子之道而流为子夏氏之贱儒、子张氏之贱儒者也。故有绝圣弃知之论。”
国语辞典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一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也作「绝圣弃知」。绝圣弃智[juéshèngqìzhì]⒈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作「绝圣弃知」。引《老子·第一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成语解释绝圣弃智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其他释义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近义词 绝圣弃知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5.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6.圣人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7.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民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9.钱渡之从道士吴燕然那里体会到建筑物的非恒性。这种体会不只是融佛道即生即灭之理于道家绝圣弃智、忘机取巧的思考传统,更牵涉到一种极其复杂的匠作技艺。…及时摧毁创作者精心设计,甚至亲手施工的建筑物则确实考验也颠覆了其人对物、对成品、对艺术成就的心理投射。
10.邹衍列子怪迂不经,略有蛊惑之讥,庄周阐幽入微,止于心识,无异空言说经,而能绝圣弃智、出玄入幻,唯《河东记》而已。
读音:jué
[jué]
(1)(动)断绝:~交|~缘|隔~|拒~|络绎不~。
(2)(动)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斩尽杀~|法子都想~了。
(3)(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地|~壁|~处逢生。
(4)(形)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技|他的书画可称双~。
(5)(副)极;最:~大多数|~大部分。
(6)(副)绝对(用在否定词前面):~无此意。
(7)(名)绝句:五~|七~。
读音:shèng
[shèng]
(1)(形)最崇高的:神~。
(2)(形)称学知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诗~。
(3)(名)指圣人:~贤。
(4)(名)封建社会尊称帝王:~旨。
读音:qì
[qì]
(动)放弃;扔掉。
读音:zhì
[zhì]
(1)(形)有智慧;聪明:~者|~取。
(2)(名)智慧;见识:~略|~能|~巧|~勇。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