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德
【拼音】:zhòng dé
【注音】:ㄓㄨㄥˋㄉㄜˊ
【结构】:重(独体结构)德(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以品德为重。重德[zhòngdé]⒈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⒉以品德为重。
引证解释⒈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引《汉书·车千秋传》:“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唐罗隐《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宋史·向敏中传》:“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⒉以品德为重。引汉阮瑀《吊伯夷文》:“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暉。”
网络解释重德重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òngdé,解释是以品德为重。
综合释义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汉书·车千秋传》:“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唐罗隐《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宋史·向敏中传》:“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以品德为重。汉阮瑀《吊伯夷文》:“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暉。”
网友释义重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òngdé,解释是以品德为重。
汉语大词典(1).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汉书·车千秋传》:“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唐罗隐《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宋史·向敏中传》:“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2).以品德为重。汉阮瑀《吊伯夷文》:“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晖。”
其他释义1.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2.以品德为重。
1.选拔干部要注重德才兼备。
2.加强学习以明德;注重修身以立德;厉行节约以养德;乐于助人以施德;严格律己以守德;弘扬正气以重德;锻造品格以增德;臻于至善以厚德!
3.千秋万代尊德、重德、厚德、明德,非因其处高临深,实乃寸辖制轮也。
4.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5.德高望重、德厚流光、高风亮节、为人师表、堪为典范。
6.从法律文化看,古代自首制度“重亲情”、“重德化”、“宽猛相济”的传统可为现实借鉴。
7.我国教育受儒家影响,除尊奉孔子为至圣先师外,并注重德智体群美五育的均衡发展。
8.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
9.为官重德,名彰千秋,昭及后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追名逐利,不配作领导干部。
10.可朝中魏忠贤专权后,因孙承宗功高权重,德劭资深,声誉满朝野,欲使其附己,令刘应坤等申明意图,嘱送金银。
读音:zhòng,chóng
[zhòng]
[ zhò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2.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3. 价格高:重价收买。
4.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5.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7.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 chóng ]1.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3.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