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尸
【拼音】:zhuǎn shī
【结构】:转(左右结构)尸(独体结构)
【繁体】:轉屍
【拼音】:zhuǎn shī
词语解释1.亦作'转尸'。2.弃置尸体。谓无安葬之地。转尸[zhuǎnshī]⒈亦作“转尸”。⒉弃置尸体。谓无安葬之地。
引证解释⒈亦作“转尸”。弃置尸体。谓无安葬之地。见“转尸”。引《韩诗外传》卷三:“生不乏用,死不转尸。”《淮南子·主术训》:“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高诱注:“转,弃也。”《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朽骨孤於墓,苗裔流於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死不能葬,故尸流转在沟壑之中。”《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自江淮至于清济,户口数十万,自免湖泽者,百不一焉。”
网络解释转尸转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uǎnshī,亦作“转尸”。弃置尸体。谓无安葬之地。
网友释义转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uǎnshī,亦作“转尸”。弃置尸体。谓无安葬之地。
汉语大词典亦作“转尸”。弃置尸体。谓无安葬之地。《韩诗外传》卷三:“生不乏用,死不转尸。”《淮南子·主术训》:“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高诱注:“转,弃也。”《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朽骨孤于墓,苗裔流于道,生为悯隶,死为转尸。”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死不能葬,故尸流转在沟壑之中。”《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系虏,自江淮至于清济,户口数十万,自免湖泽者,百不一焉。”
1.后宫曳绮绣,厩马馀菽粟,兆庶流离,转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损耗,神怒人怨,众叛亲离。
读音:zhuǎn,zhuàn
[zhuǎn]
[ zhuǎn ]1. 迁徙;流亡:老弱转乎沟壑。
2.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转送。转达。转发。转运。周转。
3. 改换方向:转弯。向左转。
4. 改变位置:转移。
5. 改变形势、情况:转败为胜。天气转睛。病情好转。
[ zhuàn ]1. 旋转:车轮飞转。
2. 使旋转:转动地球仪。
3.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转。
4.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转。
5.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读音:shī
[shī]
(1)(名)尸首;死人的身体。
(2)(名)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3)(名)不做事情;空占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