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弃
【拼音】:pò qì
【结构】:破(左右结构)弃(上下结构)
【繁体】:破棄
【拼音】:pò qì
词语解释亦作“破弃”。破除;抛弃。见“破弃”。破弃[pòqì]⒈见“破弃”。
引证解释⒈亦作“破弃”。破除;抛弃。见“破弃”。引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张文潜云:‘以声律作诗,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诗人谨守之。独鲁直一扫古今,出胸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鐘磬声和,浑然有律吕外意。’”瞿秋白《饿乡纪程》五:“用不着我和你们辩论。我们各自照着自己能力的限度,适应自己心灵的要求,破弃一切去着手进行。”茅盾《三人行》十七:“那时候,在我面前出现了一个人,他以确信的态度对我说--一切都破弃了罢。”
网络解释破弃破弃,汉语拼音pòqìㄆㄛˋㄑㄧˋ,亦作“破弃”。破除;抛弃。
网友释义破弃,汉语词语,拼音是pòqì,意思是破除,抛弃;见“破弃”。
汉语大词典亦作“破弃”。破除;抛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张文潜云:‘以声律作诗,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诗人谨守之。独鲁直一扫古今,出胸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钟磬声和,浑然有律吕外意。’”瞿秋白《饿乡纪程》五:“用不着我和你们辩论。我们各自照着自己能力的限度,适应自己心灵的要求,破弃一切去着手进行。”茅盾《三人行》十七:“那时候,在我面前出现了一个人,他以确信的态度对我说--一切都破弃了罢。”
其他释义1.见'破弃'。
1.他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
2.慢藏诲盗,遂开门揖让,裂弃土疆,以苟延旦夕之命,久假不归,重以破弃。
3.久假不归,重以破弃,是非特逆胡之死罪,亦汉族之奇羞也!幕府奉兹大义,顾瞻山河,秣马厉兵,日思放逐,徒以大势未集,忍辱至今。
4.慢藏诲盗,遂开门揖让,裂弃土疆,以苟延旦夕之命,久假不归,重以破弃。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322095/
5.久假不归,重以破弃,是非特逆胡之死罪,亦汉族之奇羞也!幕府奉兹大义,顾瞻山河,秣马厉兵,日思放逐,徒以大势未集,忍辱至今。[www.chazidian.com/zj-322095/造句]
读音:pò
[pò]
(1)(形)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而变得不完整:~烂|手~了|书~了。
(2)(动)使损坏:~釜沉舟。
(3)(动)使分裂;劈开:势如~竹|~开西瓜。
(4)(动)整的换成零的:~零钱。
(5)(动)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格|~例|不~不立。
(6)(动)打败(敌人);打下(据点):大~敌军|城~了。
(7)(动)花费:~钞|~费。
(8)(动)〈口〉不顾惜:~工夫。
(9)(动)使真相露出;揭穿: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
读音:qì
[qì]
(动)放弃;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