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舍
【拼音】:lǐ shè
【注音】:ㄌ一ˇㄕㄜˋ
【结构】:里(独体字)舍(上下结构)
【简体】:里舍
【繁体】:里舍
词语解释私人住宅。指家乡。借指同乡里的人。里舍[lǐshè]⒈私人住宅。⒉指家乡。⒊借指同乡里的人。
引证解释⒈私人住宅。引《后汉书·桥玄传》:“数月,復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二年》:“时甫(王甫)休沐里舍。”胡三省注:“里舍,私第也。”⒉指家乡。引《后汉书·何进传》:“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宋叶适《与赵丞相书》:“甫还里舍,祸变不测。先妣倾丧,方痛苦号呼。”⒊借指同乡里的人。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犬奸》:“后里舍稍闻之,共为不平,鸣于官。”
网络解释里舍里舍,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私人住宅。《后汉书·桥玄传》:“数月,復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二年》:“时甫(王甫)休沐里舍。”胡三省注:“里舍,私第也。”指家乡。《后汉书·何进传》:“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宋叶适《与赵丞相书》:“甫还里舍,祸变不测。先妣倾丧,方痛苦号呼。”借指同乡里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犬奸》:“后里舍稍闻之,共为不平,鸣于官。”里舍[lǐshè]私人的住宅。《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酺归里舍,谢遣诸生,闭门不通宾客。」
汉语大词典(1).私人住宅。《后汉书·桥玄传》:“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二年》:“时甫(王甫)休沐里舍。”胡三省注:“里舍,私第也。”(2).指家乡。《后汉书·何进传》:“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宋叶适《与赵丞相书》:“甫还里舍,祸变不测。先妣倾丧,方痛苦号呼。”(3).借指同乡里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犬奸》:“后里舍稍闻之,共为不平,鸣于官。”
国语辞典私人的住宅。里舍[lǐshè]⒈私人的住宅。引《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酺归里舍,谢遣诸生,闭门不通宾客。」
辞典修订版私人的住宅。《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酺归里舍,谢遣诸生,闭门不通宾客。」
英语Risher
其他释义1.私人住宅。2.指家乡。3.借指同乡里的人。
1.在听得他为寻常百姓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甚至不辞千里,舍命追凶,不禁又高举杯盏,浮一大白。
2.灵帝因他素孚物望,屡罢屡召,及升任太尉,就职月余,又复托病乞休,有诏赐假养疴;又逾两月,仍以衰病告辞,乃再起段为太尉,使玄食大中大夫禄俸,就医里舍。
3.这些江湖朋友和他素未平生,只是因为昔年曾受其父恩惠,就不远千里舍生忘死营救他,怎不令人感动?到底父亲对他们有何恩惠,他们没说,此时他也不便详询。
4.沿着香榭里舍大街走着,我不断想着自己真正极佳的健康状态。
5.听说巴黎香榭里舍大道两旁很多名牌精品店,希望哪天能有机会到巴黎来一趟精品店之旅。
6.如果说,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是军人最好的写照。
7.沿着香榭里舍大街走着,我脑子里的主意像汗水一样冒出来。
8.你给我一段爱情,我就真的站在这里舍不得走了。独木舟
9.见杨大熊不是故意,梅花回嗔作喜,满脸堆起笑意,柔声细语道:“人家哪里舍得打呢,痛你还来不及!”。
10.我大喊冤枉道:“哪有?是这三个白痴自己会错意了!我哪里舍得咒我的敏敏呢?我心疼还来不及呢!”。
读音:lǐ
[lǐ]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读音:shě,shè
[shè]
[ shě ]1. 放弃,不要了: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
2. 施舍:舍粥。舍药。
[ shè ]1.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2.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3.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4.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