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远
【拼音】:xū yuǎn
【注音】:ㄒㄨㄩㄢˇ
【结构】:虚(半包围结构)远(半包围结构)
【繁体】:虛遠
词语解释1.清虚超逸。2.博大高远。3.玄虚而不切实际。虚远[xūyuǎn]⒈清虚超逸。⒉博大高远。⒊玄虚而不切实际。
基础解释清虚超逸。博大高远。3.玄虚而不切实际。
引证解释⒈清虚超逸。引《南史·袁粲传》:“粲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南史·文学传·刘缓》:“縚弟缓字含度,为湘东王中録事。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迭宕,名高一府。”⒉博大高远。引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⒊玄虚而不切实际。引明宋濂《六经论》:“秦汉以来,心学不传,往往驰騖於外,不知六经实本於吾之一心,所以高者涉於虚远而不返,卑者安於浅陋而不辞。”
网络解释虚远虚远,拼音xūyuǎn,清虚超逸。
综合释义清虚超逸。《南史·袁粲传》:“粲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南史·文学传·刘缓》:“縚弟缓字含度,为湘东王中録事。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迭宕,名高一府。”博大高远。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玄虚而不切实际。明宋濂《六经论》:“秦汉以来,心学不传,往往驰騖於外,不知六经实本於吾之一心,所以高者涉於虚远而不返,卑者安於浅陋而不辞。”
网友释义虚远,拼音xūyuǎn,清虚超逸。
汉语大词典(1).清虚超逸。《南史·袁粲传》:“粲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南史·文学传·刘缓》:“绦弟缓字含度,为湘东王中录事。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迭宕,名高一府。”(2).博大高远。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3).玄虚而不切实际。明宋濂《六经论》:“秦汉以来,心学不传,往往驰骛于外,不知六经实本于吾之一心,所以高者涉于虚远而不返,卑者安于浅陋而不辞。”
其他释义1.清虚超逸。2.博大高远。3.玄虚而不切实际。
1.一道道缓缓流转的缭绕云烟,象徵了时间、静止、安閒,传递了时光漫茫的诗意情景,增强了景物的虚远疏远感,更让人联想上古的云梦大泽与神秘浪漫的楚文化。
读音:xū
[xū]
(1)(形)空虚(跟‘实’相对):~幻|~浮。
(2)(形)空着:~位以待。
(3)(动)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胆~。
(4)(副)徒然;白白地:~度|不~此行。
(5)(形)虚假:~伪|~名。
(6)(形)虚心:谦~。
(7)(形)虚弱:气~|血~。
(8)(名)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
(9)(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yuǎn
[yuǎn]
[ yuǎn ]1. 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
2. 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
3. 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
4. 深奥:言近旨远。
5. 姓。
[ yuàn ]1. 避开:近君子,远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