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簿
【拼音】:wén bù
【注音】:ㄨㄣˊㄅㄨˋ
【结构】:文(独体结构)簿(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文册簿籍。文簿[wénbù]⒈文册簿籍。
基础解释文册簿籍。
引证解释⒈文册簿籍。引《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牀,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张员外。”《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众多将佐功劳,俱各造册,上了文簿,进呈御前。”
网络解释文簿文簿是汉语词语,拼音是wénbù,指文册簿籍。
综合释义文册簿籍。《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牀,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张员外。”《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众多将佐功劳,俱各造册,上了文簿,进呈御前。”
网友释义.........................................150克
汉语大词典文册簿籍。《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于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张员外。”《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众多将佐功劳,俱各造册,上了文簿,进呈御前。”
其他释义1.文册簿籍。
1.这孩子也实诚,听完我那一大套,倒真不怀疑我是个惯匪盗犯之流,最多是个冒充平安风云侯的文簿之类。
2.第十八回对里正的职能介绍更为具体,乡村中“但凡开客店的,须要置立文簿,一面上用勘合印信。
3.受命营建新都后,李冲“勤志强力,孜孜无怠,旦理文簿,兼营匠制,几案盈积,剞劂在手,终不劳厌也”。
4.硬本记事簿,螺旋形记事簿,电话簿,日历,月历,年历,日记簿,便条,学生书写簿,作文簿,地址簿。
5.该局法规处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查阅了当年的收文簿,但没有收到浙江省环保厅的发文。
6.安监局工作人员查看了近几天的收文簿,没有关于事故的汇报材料。
7.语文老师曾今在我的作文簿上写到:我小时候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作家,希望你能替我实现它。
8.若需要更多的作文簿,请向本校职员查询。
9.余小丫看样子比我醒得早,正靠着矮墙,双腿屈起,拿着一支元珠笔,聚精会神地在一本学生作文簿上记着什么。
10.平居设义学以教宗族之孤穷,仍命廉谨子弟收掌,族长置关防文簿给与书识出入之数,岁终以凭稽考。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bù
[bù]
1.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2.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3. 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4.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