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
【拼音】:dà miàn
【注音】:ㄉㄚˋㄇ一ㄢˋ
【结构】:大(独体结构)面(独体结构)
【简体】:大面
【繁体】:大面
词语解释大面dàmiàn。(1)〈方〉表面;面子。大面[dàmiàn]⒈〈方〉:表面;面子。英the“paintedface”;
基础解释[the“paintedface”]〈方〉∶表面;面子
引证解释⒈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⒉北齐以来至隋唐时期的一种歌舞节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作“代面”。引唐崔令钦《教坊记》:“《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网络解释大面大面:戏曲脚色行当
汉语大词典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北齐以来至隋唐时期的一种歌舞节目。唐崔令钦《教坊记》:“《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作“代面”。
国语辞典传统戏剧脚色中的净角。多饰地位较高、举止庄重的人。注重唱工。大面[dàmiàn]⒈传统戏剧脚色中的净角。多饰地位较高、举止庄重的人。注重唱工。
辞典修订版传统戏剧角色中的净角。多饰地位较高、举止庄重的人。注重唱工。也称为「大花脸」。
英语smotheredsmotherdevastationlarge area
其他释义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1.日本农村出现了大面积抛荒,而农协对于金融业务的依赖迫使农协只得站在大量的兼业户一边,容易成为农地制度改革的阻碍者。
2.外侧是大面积的未经修饰的,自然的皱痕和细微的按压式人造鳄鱼皮图案。
3.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研究和多点田间试验,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4.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现状和特征。
5.本来吧,你说你龚鼎孳心里知道也就算了,最多心里暗笑一声,在大面上儿,还得装得像个正经人,毕竟你还要在圈子里混嘛。
6.今年的初冬很冷。向群柳看去,大面积叶子变成黄色,失去了往日绿色的枝条,偶尔抗拒寒风挥动了一下,她是那么无奈,那么无助。这冬天的幽暗,使我增添无限烦恼。
7.贯穿切割伤痕、色泽乌黑的肌肉钝伤、大面积的灼伤与腐蚀疤痕,条条块块地重叠交错,密布在块垒分明的肌肉之上,犹如风化千年的裂岩斑隙,狰狞可怖之极。
8.由于白蜡虫外表有一层蜡质,喷洒药物防治时,杀虫药剂不好渗入病虫肌体内,技术人员建议进行人工摘除病枝,以防来年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9.晚白垩世大面积隆升,侏罗系剥蚀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冷湖一带。
10.四川电大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面向民族地区办学。
读音:dà,dài
[dà]
[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