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面
【拼音】:qí zǐ miàn
【注音】:ㄑ一ˊㄗˇㄇ一ㄢˋ
【结构】:棋(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面(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即今之刀削面。棋子面[qízǐmiàn]⒈即今之刀削面。
网络解释棋子面棋子面早在北朝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公元533年-544年)中早有记载:“刚溲面,揉令熟,更揉搓,截断,切作方棋。须即汤煮,别作〔月霍〕浇,坚而不泥。”这种棋子面,形状像方棋那样,蒸熟阴干之后,可久藏,吃时取出,放进沸水里煮一煮,浇肉汁拌和,吃起来韧而不烂。
汉语大词典即今之刀削面。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饼法》:“切面粥,一名棋子面。”
其他释义1.即今之刀削面。
读音:qí
[qí]
(名)文娱项目的一类;如象棋、围棋等:~局|~迷|~盘|~谱|~子。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