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嗣登
【拼音】:yú sì dēng
【繁体】:于嗣登
【拼音】:yú sì dēng
词语解释清、安州人,字岱先。顺治进士,官刑部侍郎。治狱公平,世称今世于公。见《国朝耆献类徵·卷四十五》。
网友释义于嗣登(?-?)保定府安州(今河北省安新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巡视两浙盐课监察御史。康熙年间,授光禄寺少卿、江西乡试正考官。后改左通政。康熙十二年,改宗人府府丞;同年再改刑部右侍郎。康熙十八年,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
读音:yú
[yú]
1.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 姓。
读音:sì
[sì]
(1)诸候传位给嫡长子。
(2)(动)接续;继承。
(3)(名)子孙。
读音:dēng
[dēng]
(1)(动)上、升:~山。
(2)(动)刊登或记载:~记。
(3)(动)踩、踏:用力踩~。
(4)(形)成熟:五谷丰~。
(5)(动)〈方〉穿(鞋、裤等):~上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