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和
【拼音】:jīng hé
【注音】:ㄐ一ㄥㄏㄜˊ
【结构】:荆(左右结构)和(左右结构)
【繁体】:荊和
词语解释1.指古代春秋时的楚人卞和。2.器物和氏璧。荆和[jīnghé]⒈指春秋时楚人卞和。⒉指和氏璧。
引证解释⒈指春秋时楚人卞和。参见“卞和”。引汉刘向《九叹·惜贤》:“晋申生之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荆和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逢门而著陷坚之功。”唐黄滔《以不贪为宝赋》:“纵饶秦氏,当时曾欺赵地;争奈楚君,昔日荐刖荆和。”明高叔嗣《古歌》:“荆和当路泣,良璞为谁明?”⒉指和氏璧。引《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鞹兮,破荆和以继筑。”王逸注:“破和氏之璧以继筑杵而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南朝梁范缜《神灭论》:“玉异色而均美,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
网络解释荆和1、指春秋时楚人卞和。
综合释义指春秋时楚人卞和。汉刘向《九叹·惜贤》:“晋申生之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荆和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逢门而著陷坚之功。”唐黄滔《以不贪为宝赋》:“纵饶秦氏,当时曾欺赵地;争奈楚君,昔日荐刖荆和。”明高叔嗣《古歌》:“荆和当路泣,良璞为谁明?”参见“卞和”。器物和氏璧。《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鞹兮,破荆和以继筑。”王逸注:“破和氏之璧以继筑杵而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南朝梁范缜《神灭论》:“玉异色而均美,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
网友释义解释:1、指春秋时楚人卞和。2、指和氏璧。
汉语大词典(1).指春秋时楚人卞和。汉刘向《九叹·惜贤》:“晋申生之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荆和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逢门而著陷坚之功。”唐黄滔《以不贪为宝赋》:“纵饶秦氏,当时曾欺赵地;争奈楚君,昔日荐刖荆和。”明高叔嗣《古歌》:“荆和当路泣,良璞为谁明?”参见“卞和”。(2).指和氏璧。《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鞟兮,破荆和以继筑。”王逸注:“破和氏之璧以继筑杵而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南朝梁范缜《神灭论》:“玉异色而均美,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
其他释义1.指春秋时楚人卞和。2.指和氏璧。
1.文紫荆和善从不禁对望一眼,同起怜悯,同样的心境,想起自己不幸身世,不堪凄凉,孤苦伶仃,想想心头凄酸,忍不住泪。
2.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3.悲夫!此所谓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非荆和之远识,风胡之赏真也。
4.2006年秋天,“山荆”和同事们随老板到婺源旅游,被山村众多老宅和古巷吸引了,村外层峦叠翠,山雾缥缈。
5.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6.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205248/】
7.文紫荆和善从不禁对望一眼,同起怜悯,同样的心境,想起自己不幸身世,不堪凄凉,孤苦伶仃,想想心头凄酸,忍不住泪。【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荆和造句】
8.文紫荆和善从不禁对望一眼,同起怜悯,同样的心境,想起自己不幸身世,不堪凄凉,孤苦伶仃,想想心头凄酸,忍不住泪。【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荆和造句】
读音:jīng
[jīng]
(1)(名)落叶灌木;叶子有长柄;掌状分裂;花小;蓝紫色。枝条可用来编筐篮。
(2)(名)(Jīnɡ)姓。
读音:hé,hè,huó,huò,hú
[hé]
[ hé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 hè ]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 huó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 huò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 hú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