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
【拼音】:huí wén shī
【注音】:ㄏㄨㄟˊㄨㄣˊㄕ
【结构】:回(全包围结构)文(独体结构)诗(左右结构)
【繁体】:迴文詩
词语解释亦作“回纹诗”。十六国时前秦·窦滔久戍不归,其妻苏蕙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回文诗[huíwénshī]⒈亦作“回纹诗”。十六国时前秦·窦滔久戍不归,其妻苏蕙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
基础解释(名)一种诗体。可以倒着或反复回旋地阅读。如诗句“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倒读就是“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池”。多属文字游戏。
引证解释⒈亦作“迴纹诗”。⒉十六国时前秦窦滔久戍不归,其妻苏蕙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引南朝梁江淹《别赋》:“织锦曲兮泣已尽,迴文诗兮影独伤。”⒊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引明杨慎《艺林伐山·天宝回纹》:“范阳卢氏母王氏,撰《天宝迴纹诗》,凡八百二十字,循环有数,若寒星之递迁,应变无方,谓阴阳之莫测。”
网络解释回文诗回文诗,也写作“爱情诗”“回环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综合释义亦作“迴纹诗”。十六国时前秦窦滔久戍不归,其妻苏蕙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南朝梁江淹《别赋》:“织锦曲兮泣已尽,迴文诗兮影独伤。”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明杨慎《艺林伐山·天宝回纹》:“范阳卢氏母王氏,撰《天宝迴纹诗》,凡八百二十字,循环有数,若寒星之递迁,应变无方,谓阴阳之莫测。”
汉语大词典亦作“回纹诗”。(1).十六国时前秦窦滔久戍不归,其妻苏蕙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南朝梁江淹《别赋》:“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2).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明杨慎《艺林伐山·天宝回纹》:“范阳卢氏母王氏,撰《天宝回纹诗》,凡八百二十字,循环有数,若寒星之递迁,应变无方,谓阴阳之莫测。”
国语辞典一种格式固定,字句回环往复的运用,无不成义,且可供吟咏的诗文。如晋窦滔妻苏氏所作尤为著名。也作「回文诗」。回文诗[huíwénshī]⒈一种格式固定,字句回环往复的运用,无不成义,且可供吟咏的诗文。如晋窦滔妻苏氏所作尤为著名。也作「回文诗」。
其他释义一种诗体。可以倒着或反复回旋地阅读。如诗句‘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倒读就是‘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池’。多属文字游戏。
1.这表现在书写形式变异的英文诗和中国的回文诗。
2.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
3.一时相逢图书馆,二尺书台怅相望……这是模仿卓文君给司马相如的回文诗写的。
4.中国的文学传统中,很少有真正的隐逸文学,很少有纯粹的文字游戏,即便是最富有形式感的织锦回文诗,都要附丽在表达对丈夫思念的深情中。
5.回文诗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
6.剪水为衣,抟山为钵,山水的衣钵可授之何人?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谁是知者?山是千绕百折的璇玑图,水是逆流而读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谁来领管?张晓风
7.回文诗顺着倒着都能念,真有意思。
8.回文诗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219837/)
9.剪水为衣,抟山为钵,山水的衣钵可授之何人?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谁是知者?山是千绕百折的璇玑图,水是逆流而读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谁来领管?张晓风(https://www.chazidian.com/zj-219837/查字典回文诗造句)
读音:huí
[huí]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shī
[shī]
(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