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夫
【拼音】:jīn fú
【注音】:ㄐ一ㄣㄈㄨ
【结构】:今(上下结构)夫(独体结构)
【简体】:今夫
【繁体】:今夫
词语解释发语词。今夫[jīnfú]⒈发语词。
引证解释⒈发语词。引《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礼记·中庸篇》‘今夫天’一节,四用‘今夫’为发端,此近人所习用者;乃或变其文为‘今是’。”《论语·季氏》:“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费。”《史记·范雎列传》:“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清魏源《圣武记叙》:“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
网络解释今夫今夫是汉语词语,释义是发语词。
综合释义发语词。《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礼记·中庸篇》‘今夫天’一节,四用‘今夫’为发端,此近人所习用者;乃或变其文为‘今是’。”《论语·季氏》:“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费。”《史记·范雎列传》:“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清魏源《圣武记叙》:“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今夫[jīnfú]指事之词也。《周礼·考工记·輈人》:「今夫大车之辕挚。」;《礼记·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
汉语大词典发语词。《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礼记·中庸篇》‘今夫天’一节,四用‘今夫’为发端,此近人所习用者;乃或变其文为‘今是’。”《论语·季氏》:“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史记·范雎列传》:“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清魏源《圣武记叙》:“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
其他解释指事之词也。《周礼·考工记·輈人》:「今夫大车之辕挚。」;《礼记·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礼记·中庸》:「今夫天。」释文:「今夫,音扶。」;《论语·季氏》:「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孟子·公孙丑上》:「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孟子·告子上》:「今夫水搏而跃之。」;《史记·范雎传》:「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史记·货殖传》:「今夫赵女郑姬。」;《庄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墨子·天志中》:「今夫天兼天下而爱之。」;《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吕氏春秋·开春论·察贤》:「今夫塞者,勇力时日卜筮祷祠无事焉。」;《淮南子·俶真训》:「今夫治工之铸器。」;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八》:「且字条略云:『且夫者指事之词,且与今同义,或言今夫,或言且夫,其实一也。』。」
其他释义1.发语词。
1.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帛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
2.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獶杂子女,不知父子。
3.今夫卜筮者之为业也,积之无委聚,藏之不用府库,徙之不用辎车,负装之不重,止而用之无尽索之时。
4.今夫狂者之不能避水火之难,而越沟渎之险者,岂无形神气志哉?然而用之异也。
5.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
6.对双方年轻的队员们来说,参加今夫这样的比赛也是他们立身扬名的太好机会。
7.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8.艳阳高照人心暖,多年光棍喜开颜。从今夫唱妇随有人伴,举案齐眉人人羡。花好月圆结连理,比翼齐飞赛神仙。祝愿新婚快乐无极限,姻缘美满白头偕!
9.今夫人之智愚贤不肖,不甚相远也,必谓西人皆智而华人皆愚,西人皆贤而华人皆不肯,虽五尺之童犹知其非。
10.“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
读音:jīn
[jīn]
(1)(名)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人|厚~薄古。
(2)(名)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天|~晨|~春。
读音:fū,fú
[fú]
[ fū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 fú ]1.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