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笺
【拼音】:huàn huā jiān
【注音】:ㄏㄨㄢˋㄏㄨㄚㄐ一ㄢ
【结构】:浣(左右结构)花(上下结构)笺(上下结构)
【繁体】:浣花牋
词语解释亦称“浣溪牋”。浣花笺[huànhuājiān]⒈亦称“浣溪牋”。
基础解释亦称“浣溪牋”,笺纸名。
引证解释⒈亦称“浣溪牋”。笺纸名。唐薛涛命匠人取浣花溪水造纸,为深红彩笺,名“薛涛牋”。又名“浣花牋”。参阅元费著《蜀笺谱》。引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牋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鉤。”唐郑谷《郊野》诗:“题诗满红叶,何必浣花牋?”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翌日,宋以浣溪牋、李廷珪墨、诸葛氏笔遗之。”
网络解释浣花笺浣花笺,古代笺纸名。传说唐代薛涛家,在四川成都浣花溪旁,以溪水造十色纸,名“薛涛笺”,又名“浣花笺”。
综合释义亦称“浣溪牋”。笺纸名。唐薛涛命匠人取浣花溪水造纸,为深红彩笺,名“薛涛牋”。又名“浣花牋”。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牋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鉤。”唐郑谷《郊野》诗:“题诗满红叶,何必浣花牋?”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翌日,宋以浣溪牋、李廷珪墨、诸葛氏笔遗之。”参阅元费著《蜀笺谱》。浣花笺[huànhuājiān]笺纸名。唐薛涛命匠人取浣花溪水造纸,为深红彩笺,名/薛涛笺/。又名/浣花笺/。
汉语大词典亦称“浣溪笺”。笺纸名。唐薛涛命匠人取浣花溪水造纸,为深红彩笺,名“薛涛笺”。又名“浣花笺”。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唐郑谷《郊野》诗:“题诗满红叶,何必浣花笺?”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高逸》:“翌日,宋以浣溪笺、李廷圭墨、诸葛氏笔遗之。”参阅元费著《蜀笺谱》。
其他释义1.亦称'浣溪笺'。2.笺纸名。唐薛涛命匠人取浣花溪水造纸,为深红彩笺,名'薛涛笺'。又名'浣花笺'。
读音:huàn
[huàn]
(1)(动)洗;洗涤。
(2)(名)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读音:huā
[huā]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读音:jiān
[jiān]
(1)(名)注解:~注。
(2)(名)写信或题词用的纸:信~|便~。
(3)(名)信札。
(4)注释:~注。
(5)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信~。
(6)书信:~札。~牍。华~。
(7)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奏。奏~(多呈皇后、太子、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