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蒿
【拼音】:mǔ hāo
【注音】:ㄇㄨˇㄏㄠ
【结构】:牡(左右结构)蒿(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亦称“牡菣”。牡蒿[mǔhāo]⒈亦称“牡菣”。
基础解释亦称“牡菣”。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全草供药用。民间用叶代茶,或燃干草驱蚊。
引证解释⒈亦称“牡菣”。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全草供药用。民间用叶代茶,或燃干草驱蚊。引《诗·小雅·蓼莪》“匪莪伊蔚”汉郑玄笺:“蔚,牡菣也。”孔颖达疏引三国吴陆玑曰:“牡蒿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牡蒿》:“《尔雅》:‘蔚,牡菣。’蒿之无子者。则牡之名以此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牡蒿》﹝集解﹞引《别录》:“牡蒿生田野,五月、八月採。”
网络解释牡蒿牡蒿,中药名。为菊科蒿属植物牡蒿ArtemisiajaponicaThunb.的全草。植物牡蒿,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
综合释义亦称“牡菣”。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全草供药用。民间用叶代茶,或燃干草驱蚊。《诗·小雅·蓼莪》“匪莪伊蔚”汉郑玄笺:“蔚,牡菣也。”孔颖达疏引三国吴陆玑曰:“牡蒿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牡蒿》:“《尔雅》:‘蔚,牡菣。’蒿之无子者。则牡之名以此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牡蒿》﹝集解﹞引《别录》:“牡蒿生田野,五月、八月採。”牡蒿[mǔhāo]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秋季开花。长于山坡、荒野,广布于中国各地。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作用。民间常以叶代茶。
汉语大词典亦称“牡菣”。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全草供药用。民间用叶代茶,或燃干草驱蚊。《诗·小雅·蓼莪》“匪莪伊蔚”汉郑玄笺:“蔚,牡菣也。”孔颖达疏引三国吴陆玑曰:“牡蒿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牡蒿》:“《尔雅》:‘蔚,牡菣。’蒿之无子者。则牡之名以此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牡蒿》﹝集解﹞引《别录》:“牡蒿生田野,五月、八月采。”
其他释义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秋季开花。长于山坡、荒野,广布于中国各地。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作用。民间常以叶代茶。
读音:mǔ
[mǔ]
(形)雄性的:~蛎|~牛|~麻。
读音:hāo
[hāo]
(名)(~子)通常指花小、叶子作羽状分裂、有某种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