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虔主义
【拼音】:jìng qián zhǔ yì
【简体】:敬虔主义
【繁体】:敬虔主義
网友释义正统主义将基督教本来活泼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变成了对这套教理的宣认。崇拜时的讲道变得乏味,其余一切的活动,如圣礼,也变得很规条化。在这种治沉闷的宗教生活中,有不少信徒开始寻求新的方向与经历。主后一六七O年,一位法兰克福(Frankfort)牧师史宾纳(PhilippJacobSpener)召聚了一小组信徒在他家中读经、祈祷,彼此鼓励追求活泼的属灵生命,他称这小组聚会为敬虔团契(CollegiaPietatis)。以后敬虔主义便由此得名。
辞典修订版十七、十八世纪间,德国路得教会反对派所主张的主义,排斥过重理性之弊,专以感情为主,借着重视宗教之灵的方面,来矫正当时宗教教育的衰颓。领袖为斯宾纳(Spener)。
读音:jìng
[jìng]
(1)(动)尊敬:~重|~爱|~仰|致~|肃然起~。
(2)(动)恭敬:~请指教|~谢不敏。
(3)(动)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烟|~酒|~茶|~你一杯。
(4)(动)(Jìnɡ)姓。
读音:qián
[qián]
(形)恭敬:~诚|~敬|~心|~婆。
读音:zhǔ
[zhǔ]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
)。6. 预示: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