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掠
【拼音】:sì lüè
【简体】:肆掠
【繁体】:肆掠
词语解释⒈ 鞭挞。⒉ 亦作“肆略”。大肆抢劫。
基础解释鞭挞。亦作/'肆略/'。大肆抢劫。
引证解释⒈ 鞭挞。按,《淮南子·时则训》作“毋笞掠”。引:《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⒉ 亦作“肆略”。大肆抢劫。引:《宋史·高宗纪三》:“虔州卫兵及乡兵相杀,纵火肆掠三日。”明李东阳《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襄邓饥,流民肆掠,且万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初,广州以贼遽至,不及清野,故贼得肆略。”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适英人以赂,故撤去四方炮臺之兵,肆掠於城外。”
综合释义鞭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按,《淮南子·时则训》作“毋笞掠”。亦作“肆略”。大肆抢劫。《宋史·高宗纪三》:“虔州卫兵及乡兵相杀,纵火肆掠三日。”明李东阳《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襄邓饥,流民肆掠,且万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初,广州以贼遽至,不及清野,故贼得肆略。”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适英人以赂,故撤去四方炮臺之兵,肆掠於城外。”肆掠[sìlüè]陈尸示众和鞭箠。《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汉.郑玄.注:「肆,谓死刑暴尸也。周礼曰:『肆之三日。』掠,谓捶治人。」肆行抢劫掠夺。《新唐书.卷一六五.郑余庆传》:「再拜去,然阴纵其下肆掠,以撼人心。」
网友释义肆掠,汉语词语,意思是鞭挞。
汉语大词典(1).鞭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按,《淮南子·时则训》作“毋笞掠”。(2).亦作“肆略”。大肆抢劫。《宋史·高宗纪三》:“虔州卫兵及乡兵相杀,纵火肆掠三日。”明李东阳《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襄邓饥,流民肆掠,且万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初,广州以贼遽至,不及清野,故贼得肆略。”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适英人以赂,故撤去四方炮台之兵,肆掠于城外。”
国语辞典⒈ 陈尸示众和鞭箠。引:《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汉·郑玄·注:「肆,谓死刑暴尸也。周礼曰:『肆之三日。』掠,谓捶治人。」⒉ 肆行抢劫掠夺。引:《新唐书·卷一六五·郑余庆传》:「再拜去,然阴纵其下肆掠,以撼人心。」
辞典修订版陈尸示众和鞭箠。《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汉.郑玄.注:「肆,谓死刑暴尸也。周礼曰:『肆之三日。』掠,谓捶治人。」肆行抢劫掠夺。《新唐书.卷一六五.郑余庆传》:「再拜去,然阴纵其下肆掠,以撼人心。」
其他释义1.鞭挞。2.亦作'肆略'。大肆抢劫。
1.寒冷冬季是西北风的天地,寒风肆掠。寒冬季节是雪花的舞台,纷飞舞蹈。我的思念是远方的亲人,情深意长。寒冬天了,愿你有个健康的身体,幸福生活!
2.但元老只顾自己的利益,他们大肆掠夺农民土地,逼迫他们借债度日,农民有时被迫沦为农奴或奴隶。
3.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以后,大肆掠夺战争资源,北火磨和计生堂制药厂以及森林贸先后都成了鬼子的盘中餐,刘佗东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决定奋起反击。
4.这些人无疑受到过高等教育,并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却被当局诬称为强盗和破坏者。然而,恰恰是这些诬蔑者自己几十年来对国家大肆掠抢破坏。
5.一座鬼峰之上,魔气冲霄汉,肆掠八方,搅动无边鬼雾,形成一个巨大的黑色旋涡,而这片天地间的死气,便是涌入那旋涡之中。
6.古树连根拔起,石峰尽皆坍塌,大地凹陷,群兽震悚,空间破裂,罡风肆掠,“哈哈哈!!!”。
7.日军出兵一万三千人,率先炸开了朝阳门和东直门,进而占领了紫禁城,大肆掠杀。
8.林海松涛禽兽往,虎啸鸟鸣蝶飞翔。百卉千葩香飘然,潭澈流水小溪潺。偶然时兴卫生筷,砍伐森林图赚钱。破坏植被森林亡,风沙肆掠尘霾扬。3.12世界森林日,保护善待森林原,重还自然美。
9.暴风肆掠时刻,思想是不可能的,未来给大风和波涛卷去,我终于生活在当下,而当下如此辉煌——丰富,美好,令人敬畏。我对生活的所有向往,都着落在这里,仿佛我轰饮下涌上甲板的每一排巨浪,伺候仍然会觉得干渴。E·B·怀特
10.所谓大破大立,只要能忍受住劫雷肆掠,就能在那无穷的危机的中,让自身的元魂跟着变得强大起来。
读音:sì
[sì]
(1)陈设。
(2)(形)不顾一切;任意妄为:~虐|~扰。
(3)四的大写。
(4)(名)铺子。
读音:lüè
[lüè]
(1)(动)〈方〉顺手拿;抄:~起一根棍子就打。
(2)(动)掠夺(多指财物):抢~|~取|奸淫掳~。
(3)(动)轻轻擦过或带过:凉风~面|燕子~过水面|嘴角上~过一丝微笑。
(4)(动)用棍子或鞭子打: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