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津
【拼音】:bái mǎ jīn
【结构】:白(独体结构)马(独体结构)津(左右结构)
【繁体】:白馬津
【拼音】:bái mǎ jīn
词语解释渡口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白马津[báimǎjīn]⒈渡口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
引证解释⒈渡口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引《史记·荆燕世家》:“﹝汉王﹞使刘贾将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唐高适《夜别韦司士得城字》:“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之三:“白马津头春水来,白鱼犹喜似江淮。”
网络解释白马津白马津,位于滑县城西北5公里的黄河故道南岸渡口处,是古代兵事和行旅客商往来的重要南北通道。
网友释义白马津,读音báimǎjīn,汉语词语,渡口名。
汉语大词典渡口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史记·荆燕世家》:“﹝汉王﹞使刘贾将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唐高适《夜别韦司士得城字》:“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之三:“白马津头春水来,白鱼犹喜似江淮。”
国语辞典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战国时张仪说赵王守白马之津,苏代说燕王决白马之口,汉初使刘贾渡白马津,汉末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皆指此地。白马津[báimǎjīn]⒈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战国时张仪说赵王守白马之津,苏代说燕王决白马之口,汉初使刘贾渡白马津,汉末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皆指此地。
其他释义1.渡口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
1.化及等本自因思归之众而行杀逆,及以许公之子为众所推,至是遂僭称尊号,率其同恶欲入关,以李密断成皋,据洛口,乃图北取黎阳仓,从白马津而渡。
读音:bái
[bái]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jīn
[jīn]
(1)(名)唾液:~液。
(2)(名)汗:遍体生~。
(3)(形)润泽。
(4)(名)渡口:~渡|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