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示
【拼音】:bǎng shì
【注音】:ㄅㄤˇㄕˋ
【结构】:榜(左右结构)示(上下结构)
【简体】:榜示
【繁体】:榜示
词语解释1.文告﹑告示。2.张榜公布。榜示[bǎngshì]⒈文告、告示。⒉张榜公布。
基础解释文告﹑告示。张榜公布。
引证解释⒈文告、告示。引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明张榜示,今朝驾幸汴梁城。”⒉张榜公布。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鸿廉得其故,乃榜示于署前。”
网络解释榜示榜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ǎngshì,是指文告、告示,也指张榜公布。
综合释义文告、告示。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明张榜示,今朝驾幸汴梁城。”张榜公布。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鸿廉得其故,乃榜示于署前。”张贴公告,通知民众。《福惠全书.卷三一.庶政部.禁妇女烧香》:「若不严为禁革,将来败俗安穷,宜大张榜示,先谕后拿。」也作「牓示」。榜文、告示。元.施惠《幽闺记.第一一出》:「明张榜示,今朝幸驾汴梁城。」
网友释义榜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ǎngshì,是指文告、告示,也指张榜公布。
汉语大词典(1).文告、告示。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明张榜示,今朝驾幸汴梁城。”(2).张榜公布。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完粮奖励》:“鸿廉得其故,乃榜示于署前。”
国语辞典张贴公告,通知民众。《福惠全书.卷三一.庶政部.禁妇女烧香》:「若不严为禁革,将来败俗安穷,宜大张榜示,先谕后拿。」也作「牓示」。榜示[bǎngshì]⒈张贴公告,通知民众。也作「牓示」。引《福惠全书·卷三一·庶政部·禁妇女烧香》:「若不严为禁革,将来败俗安穷,宜大张榜示,先谕后拿。」⒉榜文、告示。引元·施惠《幽闺记·第一一出》:「明张榜示,今朝幸驾汴梁城。」
英语post for public attentionmake an announcement
辞典修订版张贴公告,通知民众。《福惠全书.卷三一.庶政部.禁妇女烧香》:「若不严为禁革,将来败俗安穷,宜大张榜示,先谕后拿。」也作「牓示」。榜文、告示。元.施惠《幽闺记.第一一出》:「明张榜示,今朝幸驾汴梁城。」
1.这消息他是从榜示上知道的。
2.中年男子扫女女生背榜示众。
3.迨闻信赶回,又因彼等把守大门,张贴驱逐校长布告,煌煌榜示,气焰熏天,只有暂避他往。
4.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5.午休惊得敲门叫,忽闻同学把喜报。咱俩榜示前后靠,特来磋商志愿报。热门给力不实效,名校专长不粘靠。学好专业辉煌耀,驾驶银燕空中翱。祝壮志凌云!
6.空喊口号不干事怎么办?平安街道推出“三诺”榜示,将其落到实处。
7.我市小升初招生昨天开始各初中学校榜示录取名单。
8.未至十里,止宿,榜示胁从者,许自首免罪,过三日以从逆论。
9.副榜是明清考试中的一种附加榜示,亦称备榜,即于录取正卷外另取若干名,以后还需要考举人。
读音:bǎng
[bǎng]
[ bǎng ]1.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 bàng ]1.摇船的用具:~人(船工)。
[ péng ]1.同“搒”。
读音:shì
[shì]
(动)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表示:告~|~众。